鄧州網訊 鄧州市一高中男生曹萌以總分665分獲得鄧州市2007年高考理科第二名,他的父母也很滿足和欣慰。談到孩子的家庭教育,父母的自豪和欣喜溢于言表。
曹萌是獨生子女,父母對他在做人、禮貌、道德等原則問題上要求很嚴,但在其他方面很寬容,按他的個性發展。曹萌小時候很普通,沒有絲毫過人之處。曹萌的父母都是教師,他們認為學習時間可早可晚,素質教育卻要抓住時機,一個孩子道德品行的培養、能力的培養應當趁早抓好。曹萌的童年是在盡情享受稚趣中度過的,父母從不刻意教他識字、背詩、算數這一類東西,也不讓他用一些小聰明的舉動,去迎合周圍人們的歡心。父母對他的行為習慣、道德品質、性格修養等方面的教育,確實花費了一番心血。
積極樂觀的心態對孩子的成長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曹萌的爸爸媽媽都是教師,工作任務都很繁重,每天下班回家后也是讀個不歇,寫個不停。那時,幼小的曹萌想拉他們陪他玩,他們就會對他說,爸爸媽媽今天的任務還沒有完成,完成了再和他玩。這種勤學習、愛讀書的家庭氛圍也潛移默化地影響了曹萌,培養了他的耐性和熱愛讀書的習慣,也造就了他喜歡思考、積極樂觀的思想性格。
曹萌有個習慣,每天晚飯時,他都會說說學校里的見聞,新的事物,自己的看法、做法,爸爸媽媽就是他忠實的聽眾。一通傾訴,一頓美餐之后,他就會放下思想包袱,迅速地沉浸于學習中。在迎接高考的這個階段里,父母更加注意傾聽他的心聲,了解他的問題,化解他的心結。
孩子自己的事讓他自己做,這樣才能發揮出他的潛能。其實,曹萌的父母很早就注重對孩子能力的培養,小學五年級時,曹萌看到有的同學在報上發表文章很佩服,也很羨慕。爸爸對他說,要發表文章是好的,但你必須多寫多練,起碼要寫出50篇來讓我選,夠一定的發表水平了,我才能幫你寄稿子。曹爸爸說,當時如果真找朋友幫忙發一兩篇稿子,也不是難事,但如果那樣做了,反而會養成他某種依賴性。在父母的堅持和鼓勵下,曹萌寫了很多習作,其中確實有一些寫得不錯的習作。今年的高考中,曹萌的作文考得不錯,就是得益于那個時期的寫作練習培養了他的寫作興趣和能力。
曹萌的父母認為,曹萌有幸獲得鄧州市高考理科第二名,是九分努力,和一分運氣共同創造的結果。每個孩子都是一個家庭的希望,父母生命的延續。每一個孩子都會有不同的個性,教育方法也應各不相同,但他們希望,他們的家教理念和做法,能給那些正在摸索中的父母一點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