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re id="tqfhi"><label id="tqfhi"></label></pre>

  • <acronym id="tqfhi"><label id="tqfhi"><xmp id="tqfhi"></xmp></label></acronym>
    <track id="tqfhi"><ruby id="tqfhi"><menu id="tqfhi"></menu></ruby></track>

    成功的嬗變

    2007-07-03 10:33:39 作者:胡繼彥 高文勝 來源:
    分享到:

    鄧州網訊  2007年,市職業教育中心畢業生成了企業的“香餑餑”。528,深圳創維集團派專人奔赴鄧州市接走了該校計算機和電子電器專業首批60余名畢業生;623,蘇州華碩集團又將鄧州市職教中心200余名畢業生安置到集團本部上班。緊接著,廣州華必信集團、溫州人本集團、深圳富士康集團、東莞愛譜斯精密模具有限公司等企業接踵而來……今年的畢業生,已全部被企業接收。與此同時,“秋季開始新生全免費入學”的消息也不脛而走,一時間,到鄧州市職教中心咨詢報名的人絡繹不絕。

    僅在三年前,這所學校還處在“招不來新生、留不住學生、送不出畢業生”的尷尬境地,現在怎么出現了擠著來、搶著要的局面了呢?日前,記者走進鄧州市職教中心,通過深入走訪,揭開了該校成功嬗變的謎底。

     

    謎底之一:永不止步的發展

    “我們的目標是盡快做大做強,將學校打造成鄧州市名副其實的‘職教航母’!”―――王維

    鄧州市職教中心的前身是鄧州市第一職業高級中學,自1983年成立之后走過一段平穩發展之路,進入上世紀90年代后期,學校在職業教育不景氣的大環境中舉步維艱,生源不足、就業無門、資源匱乏、惡性競爭等制約了鄧州職業教育發展。2003年,鄧州市一職高曾一度出現僅存兩個專業、在校生不足200人的困頓局面。

    2005年初,新任學校黨總支書記、校長王維被推至職業教育的風口浪尖,面對嚴峻的形勢,熟悉職業教育的他卻堅信,“發展就是硬道理”。上任伊始,他便帶領班子成員主動出擊:深入研究國家政策,全面分析鄧州職教發展現狀,精心醞釀整合鄧州職教資源,積極向市教育局建言獻策,努力找尋一條快速推進學校發展,更好服務本市和周邊地區經濟發展的新路子。200510月,一直關注和支持職業教育發展的鄧州市委、市政府在鄧州市一職高的基礎上,整合一職高、趙集職高、林扒高中、桑莊高中等四所公辦學校,成立了鄧州市職業教育中心,使其成為鄧州市規模最大、專業最多、師資力量最強、教學及實習設施齊全的中等職業學校。

    隨著學校的發展,“努力做大做強,把學校打造成鄧州市的職教航母”迅速成為中心領導班子和全體教職員工的共同奮斗目標。

    瞄準目標,他們開始了鍥而不舍的努力。中心副校長告訴記者:“職教中心成立之后我們更忙了。為抓管理,我們想辦法、擬方案、定制度;為使學校上規模、上檔次,我們跑資金,要項目,爭取各方面的支持,有時一連幾個星期都是吃住在校?!?SPAN lang=EN-US>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2006年,在鄧州市職教中心成立一年之際,通過鄧州市委主要領導的牽線搭橋,中心先后與河南省3所知名職教大中專院校達成聯合辦學協議,聯合開設了電子信息與工程技術、工民建、機械設計與制造、印刷技術、印刷圖文信息等5個專業,兩年招收學生600余人。均培養成為國家緊缺的中、高級專業技術人才。目前,中心開設專業達12個,教學班增至41個,在校生2600余人。與兩年前相比,實現了專業種類、班級數量、在校生人數等的全面翻番。

    2007年春季,中心招生工作實現開門紅,招收涉及計算機、模具、會計電算化三個專業新生108人;3月,中心主動工作,積極協商,使鄧州市成人中專4個教學班近百名師生,部分并入職教中心;4月底,中心投資60余萬元購進數控機床等設備,使學校實驗實習設備達1300余臺(套),總投資近600余萬元;5月,中心四個專業實訓基地(建設型小模式)全部被我市教育局作為2007年中央財政支持的職教實訓基地建設備選項目,向上級推薦。

     

    謎底之二:以市場需求為“風向標”

    “市場導向即是學校的航向,職業學校要發展務必要學會‘看風使舵’?!报D――王維

    在鄧州市教育界,王維是較早接觸職業教育的校長之一,多年的思索和探索,使他積累了豐富的職業教育管理經驗。他深諳,職業教育的核心是就業教育,職業教育培養的人才只有實現順利就業,才能使職業教育永葆青春活力的道理。自2005年以來,鄧州市職教中心把調研與分析市場需求工作提到了重中之重,廣泛收集社會對技術工人需求的各種信息,定期派人到企業調研,組織人事、勞動、企業聯誼會,了解市場用工信息,做出人才需求預測,把市場與企業之需作為職業學校辦學的“風向標”,作為調整專業設置的依據。

    2005年,當“數控技術”在大多數老百姓心目中還是一個陌生名詞的時候,中心就開設了“數控操作技術應用”專業,引來了一股數控專業招生熱潮;2006年,中心又根據對中東部和本地經濟現狀的調查研究,依據市場需求,重新調整了專業設置,淘汰了一批過時的專業,加強了模具設計與制造、機械設計與制造、數控技術、電子與自動化技術等熱門專業建設,使專業調整成為發展的保證,拉動了職業教育的新增長。

    對于鄧州市職教中心專業設置調整前后的變化,中心教師這樣描述:“過去是蒙著頭干,專業設的不少,但不對路,學生畢業了沒人要,出了力,毀了學校的聲譽,學生越來越少?,F在專業是熱門,學生剛入學就被用人單位預定一空,生源越來越多,教師也越來越有干勁!”有一組數字可以充分說明這一點:2004年,鄧州市職教中心招收新生380人;2005年招收860人;2006年,入學新生達到1320人。

     

    謎底之三:以質量求生存、求發展

    “讓學生掌握一門精湛的專業技能,為學生終身發展服務,是鄧州市職教中心對學生的承諾,也是鄧州市職教中心人的追求?!报D――王維

    “技能面前沒有差生”。針對職校招收學生基礎知識薄弱、自主學習習慣較差的情況,鄧州市職教中心站在服務學生終身發展的高度,狠抓辦學質量,注重學生能力培養,讓學生掌握一門精湛的專業技能,成為社會的有用之才。為此,中心打破舊的教學框架,另辟捷徑,實行文化課、專業理論課、專業實踐課的比例為334的課時計劃,剔除了統編教材中的繁難偏舊,增加了新型實用內容。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緩解學科坡度,拓寬知識廣度,訓練學生知識熟練度”;在訓練上緊扣學生實際自主命題,讓學生找回自信,逐步對學習產生興趣;在學生考核上,實行專業理論和專業實踐分開考評。

    為了使學生的專業理論、專業技能更加扎實過硬,更貼近企業的用工實際,學校各專業教學計劃的制定都力爭做到邀請聯辦企業有關人員參與,并實行動態管理,適時對照監督。學生專業技能考核過程也邀請聯辦企業參與,確保學生所學即企業所需,使學生一畢業就能輕松勝任崗位工作。此外,中心還堅持開展就業指導教學,把來自合作企業的規章制度、崗位職責、企業理念等編入課程,對學生進行崗前教育,促進學生理想和企業理念的趨同,推進校園文化和企業文化的交融,使學生在校之時就形成職業意識,適應就業崗位需要。

    為保證教學質量,中心計劃在“十一五”期間全校教師均要參加一次國家或者省級統一舉辦的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培訓。2005年、2006年兩年,中心精心選聘26名本科優秀畢業生從事專業課教學工作。目前中心65%以上的專業課教師都已取得了高級專業技能證書。中心推行“學徒制”,定期選派專業課教師到企業學習,由高級技師進行專門輔導。依據“雙師型教師成長計劃”,今年,該中心又選派28名教師暑假赴聯合辦學企業實習,以使之盡快成為“雙師型”教師。目前,中心教職工總數已達192人,專職教師156人,“雙師型”教師就有60余位。

    過硬的教學質量促成了中心的悄然變化,在短短的兩年間,中心就業安置從過去四處奔走聯系企業安置學生,變為現在足不出戶篩選更適合學生就業的企業。2006年,在用人單位于廣州市組織的一次大型招聘會上,畢業生師巖一枝獨秀,在多達4000余名大、中專學生參加的競聘中以面試第一、綜合第二的成績勝出,被香港房地產代理管理局錄用,成為僅有的三名幸運兒之一。就在記者采訪期間,2006年“挖走”50名畢業生的深圳國普托威電子有限公司人事部連續發來傳真,希望學校設法組織一批在校生利用暑期到該公司頂崗實習,月薪不低于1500元。

     

    謎底之四:創新是中心發展的“加速器”

    “只有創新才能與時俱進,唯有不斷創新才能不斷發展。組織學生半工半讀‘頂崗實習’、實施‘就業跟蹤’服務是當下職校發展的必由之路?!报D――王維

    在鄧州市職教中心新生接待處,一位咨詢后的家長非常高興:“真沒想到,讓孩子到職教中心上學,不僅能學到一門扎實技術,找到一份好工作,而且在校三年不用花家里一分錢?!边@是鄧州市職教中心嘗試走學生半工半讀“頂崗實習”之路所帶來的新變化。

    鄧州市職教中心在校生大部分為農村學生,不少家庭經濟困難。為解決這一問題,自2006年以來,學校面向廣大農村貧困學生實施了許多招生優惠政策,“先入學,后交費”、“特困生免學費”等。雖然在實施一項項“助學扶困”措施的同時,學校自身也增加許多壓力,但校長王維告訴記者,中心決定從今年秋季起,實行新生“零費用”入學,這雖然給學校運轉帶來很大壓力,但更增添了學校前進的動力。他說,學生在校期間費用有兩部分:一是學費,二是生活費。國家對職校生資助金的發放完全解決了學生的學費問題;中心組織一二年級在校生利用暑期到校企合作單位進行勤工儉學,在第三年到企業參加頂崗實習,既增強了學生實踐能力,又可全部解決學生上學期間的生活費用問題。近日,中心參加2007年度“頂崗實習”和暑期勤工儉學的400余名二、三年級學生即將成行。實習期間月工資均在1500元以上。

    為確保始終處于良性發展軌道,該中心實施“就業跟蹤”服務、為學子提供終生“呵護”。中心對每一位學生做到“四個一”,即一個承諾―――學校100%為學生安置工作,三年內免費再上崗;一張名片―――要給學生留就業安置老師的聯系電話,學生有事第一時間內通過電話反映情況;一個熱線―――畢業生就業校長熱線,使校長及時了解學生對就業安置工作的意見,并給相關人員或單位做出相應的解釋;一次回訪―――學生安置工作一周至一個月期間,中心要派教師做一次回訪,及時了解學生在崗情況,協調與企業發生的矛盾和糾紛,真誠對待每一位學生。實施就業跟蹤服務以來,建立了中心與家長互信,樹立了中心在學生家長和社會中的誠信形象,為中心快速發展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分享到:
    国产激情高中生呻吟视频_欧美缴情站三五影院_4399韩国日本电影_亚洲春色CAMELTOE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