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州網訊 身材頎長,面孔白皙;一雙劍眉濃密烏黑,兩只大眼睿智有神;說話慢聲細語,總是娓娓到來,做事干凈利落,從不拖泥帶水;渾身上下既透射著果敢與堅毅,又時常給人以如坐春風如沐春雨之感……
這便是素有“平民作家”之稱的周大新給人的第一印象。
周大新出身農村,出身農民,因此對農村題材的小說情有獨鐘。許多年以來,他一直在記憶的最深處反復思考搜索,一直對故鄉的風情人物反復沉淀過濾,仔細地尋找著可用來“做”小說的素材。周大新用飽含感情的大筆寫出來的以農村生產生活為主題的小說,多以豫西南盆地作為背景,以豫西南農民作為主角,寫出了自土地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以來農村生產關系發生的變革,農村人際關系發生的變化,也寫出了農民心態行為的變異和思想觀念的嬗變,從而表達出自己對農村生活的獨到見解。周大新的農村題材小說,既散發著清新與芳香,更蘊含著苦澀與沉重,讀來特別給人以思考。
“中國的農村該向哪里走?歐洲的田園化已經消失,中國還要步其后塵嗎?”“在今天的城市化進程中,土地存在的意義到底是什么?”這是周大新長期以來一直思考和探索的問題。帶著這些疑問,2004年7月中旬,客居北京的周大新再次回到故鄉鄧州,對豫西南一帶的農村現狀進行了為期兩周的考察;于是,兩年之后,便有了一部著力反映當前新農村建設的長篇小說《湖光山色》的橫空出世。
周大新在小說中含蓄地提出了自己對當前新農村建設的看法:歐洲的田園化已經失敗,中國的新農村建設應當走自己獨特的道路;同時,也委婉地表達了自己對新農村建設的憂思: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隨著市場的強力沖擊,農村美好的人際關系開始逐漸變異,農民純真的心靈世界開始逐漸扭曲……然而,周大新并沒有就此而否定新農村建設,更沒有由此而產生悲觀絕望情緒。小說的結尾,正義戰勝了邪惡,美好的未來在眼前閃現,這正是周大新對新農村建設寄予的最美好的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