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州網訊 前一段,記者在劉集鎮曾家村看到,兩家地塊相連的棉田里,一塊棉花低矮枯黃,棉桃稀少;另一塊則生長旺盛,棉桃累累。據有關人員估算,前者畝產皮棉最多100斤,后者畝產最少200斤。這是張中普和張自改兩農民所引種棉種不同而出現的反差。
據了解,今春市農業綜合開發公司,在地質相同的劉集鎮曾家村12組以科技產量雙承包的形式推廣優質棉時,張自改與公司簽訂了合同,種了2畝多抗蟲棉??瓜x棉抗旱抗澇,不生棉鈴蟲、不打掐,省時、省力,又省錢,而且座桃多而大。被人稱為老強筋的張中普說啥也不相信棉花自己能抗蟲,認為那是在糊弄人,仍照例種了2畝多普通棉,每畝使用的化肥、磷肥與張自改一樣,打藥除草等力沒少出,資金也沒少投,田里棉花就是趕不上張自改的抗蟲棉。望著張自改棉田里疙疙瘩瘩的棉桃,看著自家地里座果稀稀落落的棉花,張中普后悔地告訴記者:“看來不相信科學真是不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