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鎮擁有我市唯一一所“雷鋒中學”;教學成績由幾年前的全市倒數后幾名,一路高歌猛進,持續攀升20多個名次;鄧州“四種精神”在這里深深扎根……這就是林扒教育。是什么原因讓林扒教育發生了如此大的變化?近日,記者帶著疑問來到林扒鎮,深切感受林扒教育發生的美麗蝶變。
林扒鎮共有中小學校(幼兒園)22所,在崗教師270余人。近年來,在市教體局和林扒鎮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和關心支持下,林扒中心校堅持以“建立教育強鎮、形象名鎮”為目標,班子成員擰成一股繩,勁兒往一處使,團結帶領該鎮廣大教職工,攻艱克難,使該鎮教育教學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
“大搬家” 重教育
在林扒鎮中心幼兒園,記者看到,噴涂成彩色的三層教學樓格外醒目,寬大的院子里擺放著各種玩具,孩子們在老師的照看下快樂地做著游戲,歡笑聲、歌聲在院子里蕩漾。
“原來的幼兒園設在林扒中學院內,場地小、教育資源不足。為支持幼兒園發展,鎮中心校領導決定把自己的辦公場所讓給了我們,中心校卻搬到了房舍少、面積小的原林扒法庭辦公。”林扒鎮中心幼兒園園長張春蓮告訴記者,這樣一來,不但解決了幼兒園房舍不足問題,也緩解了林扒中學用房緊張難題。林扒法庭目前已合并至搭界的孟樓鎮法庭。
這個在林扒教育系統人盡皆知的“大搬家”故事,正是近年來林扒鎮尊師重教的一個縮影。
正風氣 樹形象
在林扒鎮每個學校,人們經常能看到校長親自給學生們講課的身影。“近幾年來,我一直擔任五年級數學課,和老師們一起研究教材,不斷改進教學方法。”該鎮馬營小學校長李明告訴記者。
記者了解到,林扒中心校要求轄區所有學校校長必須擔任一門主科教學,并且把校長擔課情況納入年終綜合考評中。同時,中心校通過每月一次的“校長學習日”活動,轉變校長辦學理念,通過聽課、教研、培訓,提升校長素養。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校長是否能真正沉下心研究教學,直接影響學校教學質量。我們通過校長擔任主科教學,讓校長深入教學一線,帶領教師鉆研教材,創新教法,從而不斷提升教學質量。”鎮中心校政務專干丁淵介紹。如今該鎮校長隊伍中干雜事的少了,干實事的多了,以此帶動了教育風氣的整體好轉,社會各界反響良好。
記者采訪獲悉,該鎮中心校不但對校長提出嚴格要求,而且對中心校工作人員也提出了嚴格要求。“一是到學校檢查工作,結束后要返回中心校內灶就餐,一律不得在學校吃飯;二是嚴禁向學校推銷任何學習資料及物品;三是提拔任用學校領導時,一律用腳踏實地干工作的人。”鎮中心校校長趙英杰說。
幫弱困 暖人心
今年1月21日,在林扒鎮黨委政府和中心校的共同倡議下,林扒籍在外鄉賢齊聚林扒一初中,隆重舉行助學興教協會成立儀式。截至目前,該協會已累計收到捐款近80萬元。
“這些款項主要用于獎勵成績優秀教師和家庭貧困的優秀學生,最大限度地調動廣大教職工的教學積極性和學生學習積極性。”林扒鎮助學興教協會會長杜照群介紹。
在今年的疫情防控中,鎮中心校通過摸排發現,有五戶共計8名學生家里沒有智能手機和有線電視,不能正常在網上學習。“協會了解到這一情況后,立即為這些學生捐贈了平板電腦,使他們能夠安心在家上網課。”杜照群說。
建文化 創特色
為響應我市“四種精神”,林扒鎮中心校立足實際,別出心裁,創造性地打造獨具林扒特色的“四種精神”。
2018年3月,林扒中學被市編外雷鋒團、關工委和教體局聯合命名為“鄧州市雷鋒中學”,這也是我市唯一一所“雷鋒中學”,因此該鎮把林扒中學作為“雷鋒精神”學校;土門小學是淅川渠首移民學校,被該鎮確定為“渠首精神”學校;2011年,林扒籍南海某艦隊少將張春秀捐助部分款項,修建了張仙營小學,該鎮把這所小學確定為“憂樂精神”學校;溝王營小學的黨建文化也是一大特色,被確定為“創新精神”學校。
“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我們組織全鎮學校積極對標鄧州‘四種精神’,創造性地提出林扒教育‘四種精神’,旨在時刻提醒廣大教職工牢牢守住初心,勇于擔當使命,積極為林扒教育貢獻力量。”趙英杰說。
如今,林扒教育正一步一個臺階,穩步向全市教育先進行列大步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