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州張村尊德玫瑰種植專業合作社的玫瑰真的非常好,直播間的寶寶們,今天預訂玫瑰花有優惠哦……”8月27日,在某直播網絡平臺,幾位大學生正在鏡頭前直播賣玫瑰。
時下網絡直播、電商扶貧已成為一種新潮流、新趨勢,不僅受到各類企業的青睞,也得到廣大群眾的關注。近日,河南工業大學管理學院鄉村振興社會實踐團隊走進我市張村鎮冠軍村和王營村,為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持續貢獻青春力量。
在張村鎮冠軍村尊德玫瑰種植專業合作社,50多畝的基地內整齊排列著40多個大棚。隔著大棚的薄膜,色彩艷麗的花朵若隱若現。
“你看,這個棚種植的品種是蜜桃雪山、左邊那個棚是粉紅佳人、右邊那個棚是卡羅蘭……總共有十來個品種。”合作社負責人冉德明熱情地向河工大社會實踐學子們介紹。
冉德明的玫瑰花種類多樣且品質上乘,但學生們通過調研了解到他的銷售途徑較為傳統且單一,例如聯絡固定的銷售商或零散的送到鄉鎮上去銷售,這些途徑有時會導致豐收的玫瑰有滯銷的現象,給當地群眾帶來了不小的困擾。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由于當地村民對電商還不是很了解,首要的是對他們進行關于電商的培訓。河工大的大學生服務隊先向村民講述一些簡單的電商知識,又邀請專業的電商老師講述電商創業的方法,同時,學生們自己在合作社架起直播設備,為玫瑰花代言,通過網絡宣傳、出售,為農產品上行提供更為豐富的上行途徑,使產品擴大服務范圍,實現產品線上+線下雙交流,最終促進實現平臺和商家的最大效益化。
“我們上了年紀了,沒文化,很多東西都不是很懂,平時買賣東西都是直接打電話。”玫瑰種植戶許訊說,以前也聽說過電商,也想學著賣東西,但是苦于沒人教,“現在好了,有大學生親自來教我們,也明白開始肯定是難的,但有人教就愿意去學。”村民告訴記者。
談及參與電商扶貧的感受,河工大電子商務19級學生姜琳說:“本次的電商扶貧社會實踐,讓我切身體會了種植、養殖的艱辛和不易,也使我進一步了解了電子商務在鄉村振興上的重要作用,更深的理解所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聯系社會,結合實踐,鍛煉和提高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社會工作能力也有所提高。希望通過這次社會實踐,能為鄉村振興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
“暑期社會實踐中,學生們走進鄉村、認識鄉村、支持鄉村,將課本理論融入社會實踐,通過實踐,引導他們樹立了服務社會、服務群眾的意識,使他們對基層的工作和生活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提高了他們的社會適應能力。同時,這次活動也將致力于推動鄧州市農村的電商發展,為農產品開拓銷售新思路,讓農產品乘著電商扶貧這股‘東風’順勢而上,為脫貧致富按下‘快進鍵’,也為新時代的‘鄧州故事’增光添彩。”河工大管理學院相關負責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