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局整齊的教學樓,裝飾一新的教室,特色濃郁的校園文化,草木蔥蘢的綠化帶,繁忙一片的建筑工地……走進構林鎮11所均衡發展迎驗學校,讓人不由得會為這些學校短期內發生的變化而驚訝,構林教育,真的換了一個天。
近年來,構林鎮緊緊圍繞“抓均衡、促發展”工作目標,強化領導、加大投入、積極協調均衡發展工作,全鎮中小學校校容校貌、文化氛圍、食宿條件、辦公環境得到全面發展,軟硬件建設得到全面提升,有效地緩解了部分學校大班額問題,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好評和認可。
構林鎮現有初中2所,4個校區,在校學生3912人;小學32所,在校學生7009人,其中中心小學9所,教學點23所,全鎮在編教師509人。
教育要發展,投入是關鍵。為推進全鎮均衡創建工作,構林鎮把鎮三初中合并到鎮一初中,設為鎮一初中北校區,實行集團化辦學。同時,累計投入90余萬元,對原鎮三初中的校園、校舍、寢室、教室、大門、操場、馬路等進行維修改造。目前,構林鎮一初中北校區已將鎮北部的九個村,七、八年級500余名學生遷入校區就讀,學生是原來的3倍,有效緩解了鎮一初中校本部原來的大班額問題。
“為支持全鎮教育協調發展,我們提出了‘現有必用、能用盡用’的原則,對閑置或利用不充分的現有教育資源進行整合,充分利用閑置教育資源,對凡是能用于教育實現資源擴容的,一律優先用于義務教育。”構林鎮主抓教育工作的副鎮長劉鄧南說。
在官劉村,該村小學一直沒有正式的運動場地,但在小學東隔墻外有十余戶閑置民宅,合計有6.5畝地。為徹底解決該校沒有運動場地問題,鎮村領導經多次與十余戶群眾協調,最終達成協議,為拆遷戶賠償16萬元。目前,現在運動場土地已平整,項目施工正有條不紊地進行著。
據了解,在此次拆遷過程中,有一家拆遷戶,只有一位老人在家中居住,他孩子們都在外打工,老人思想觀念陳舊,不同意搬遷,幾次協商未果,工作比較難做。為確保拆遷工作順利開展,官劉村支部書記劉邦新展現了一個共產黨人的奉獻與擔當,毅然拿出自己的老宅與當事人置換,并且不要任何賠償,他的做法感動了這位老人,最終同意拆遷,這件事也在當地被傳為佳話。
在構林鎮,像官劉村一樣支持教育工作的還有很多。
夏洼小學項目用地2018年已審批,但土地存在糾紛,問題還沒落實,鎮政府為此成立專班,鎮長牽頭,指定一位副鎮長專門協調此事,經過多次協調,終于解決了土地問題,使該校教學樓項目順利實施,現已正式投入使用。另外,鎮政府與交通局協調,為該校大門口修了一條長200米、寬5米的水泥路,解決了師生出行難的問題。
構林小學因為學生較多,原大門狹小(3米寬),學生出入非常擁擠,安全隱患很大。為解決這個難題,鎮政府經過多次協調,把學校北院墻外的幾家農戶拆遷挪走,建成了26米寬的新大門,解決了師生入校、放學擁擠的問題。
后張小學的綜合樓、餐廳樓用地問題,該鎮通過多方努力,改變土地使用性質,使項目順利實施,保障了師生日常學習生活。
在此基礎上,構林鎮經多方協調,克服各種困難,圓滿解決了鎮四初中由于校建占地與村民產生的耕地糾紛和毀青糾紛問題,順利拆除了學校周邊住戶侵占學??臻g所建的建筑物、附著物。同時投資100余萬元,在對鎮四初中進行校園文化、設施配備、運動場地、餐廳宿舍等方面進行改、擴建和物品添置,確保了教學設施和生活設施滿足基本教學需要。隨后,又把鎮四初中并入到鎮二初中南校區,實現集團化辦公,進一步推進了全鎮均衡教育工作。
在加大投入的同時,該鎮嚴格制度規范招生秩序。因構林小學、郭莊小學位于鎮區,地理位置優越,各年級的生源比較多,大班額問題一直困擾師生和家長。為解決大班額問題,該鎮實施了“嚴格招生制度,規范辦學行為,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的措施,將兩所學校三至五年級,各增設一個教學班,徹底解決了兩校的大班額現象,保障了學校教育教學秩序的順利開展。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們將進一步加強領導,調整工作思路,投入更加飽滿的熱情,開拓創新,力爭把構林鎮教育工作辦成讓上級滿意、家長滿意、社會滿意的教育,為全市的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構林鎮黨委書記鄭小濤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