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牛鎮娘娘廟小學是清初庠序私塾的延續。新建于1949年解放初期,位于白牛鎮偏遠的東南角十公里處,學校建筑面積僅550平方米。經過歲月的沉淀,給人的印象就是大海里的小船——風雨飄搖。
但是近兩年來,學校一班人勠力同心,讓村里學生基本全部返回本校,人數由之前的12人增至63人,校園建設、團隊管理、師生素養等都發生了日新月異的變化。
近日,筆者再次回訪該校,去探解這所學校發展的真諦。
校長愛心規劃
“拯救一所偏遠學校,這‘攤子’確實不容易。”校長劉文禮動情地說,“我第一次干校長,心中不免有些擔心,但轉念想到領導對咱的信任,想到留守兒童對知識的企盼,便暗自鼓勁兒:我一定要盡最大努力把學習辦好。”
質量是學校發展的生命線,一所學校聲譽的好壞最重要的是取決于其教育教學質量。就如何“面向全體,突出培優”,深挖教師的干勁兒和學生的學勁兒,劉文禮制定了教師獎勵“三步走”措施:對于早早到崗、積極投入工作的教師,設置最佳出勤獎;月考中三率和第一的獎200元,期中期末第一的重獎;以班級為一個單位,整體優秀率達到目標值的再獎。
對于優秀生和后進生,劉文禮也很有一套。對考試得第一名的學生獎勵100元,書包、文具包各一個,蠟筆一盒,本子若干,其他優秀學生實行相應的獎勵措施。對于后進生,主要以鼓勵為主,只要有進步就有獎品,慢慢地,大家的學習熱情逐漸升溫。
除了提高獎勵力度以外,劉文禮專門定制了“延時服務”。中午放學,全校63名學生和幾名教師全部在學校就餐,飯后老師進教室答疑解惑。下午放學,延時服務到六點。老師免費為學生輔導,遇到家長沒時間來接學生的,孩子就在學校跟著校長吃晚飯,解決了家長的后顧之憂。
村委尊師重教
2019年12月14日,娘娘廟村村黨支部書記劉傳斌號召在外鄉賢、鄉村名流、普通民眾等,組織了一場別開生面、意義非凡的捐資助學活動,劉傳斌及村支兩委帶頭自掏腰包,紛紛慷慨解囊,共募捐善款4余萬元,專門用于貧困生補貼、優秀學生獎勵、升入名校學費補助、學校灶臺維修等等。
一直以來,娘娘廟村兩委十分重視支持教育,不管是節日慰問、大小活動,還是水電維修、校園施工,他們都會親自到校,施以援手。如今的娘娘廟小學在村委及各方的幫助下大變樣,教學樓墻體粉刷一新,填補花壇重新硬化地坪,漏水的樓頂統一翻修,所有隱患線路全部改造,幼兒園換上了嶄新的懸浮地坪,校園外一條寬敞的馬路直通校門口。
看著一天天熱鬧的校園,劉傳斌笑著說:“娘娘廟小學是我們村的‘聚寶盆’,村民安心地把家里寶貝娃兒放在這里,好好受教育,將來一定能夠成才成人。”
教師親情關愛
“學校只要有小朋友生病了,校長就為他開‘小灶’。”四年級學生張書靈開心地說,“在學校吃的比在家吃的還好,天天不重樣,我最喜歡吃學校的米飯、燉排骨、餃子,還有八寶粥……”
11歲的小書靈,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看到家鄉學校翻天覆地,舊貌換新顏,便把孩子轉回來?;貋砗?,老師們精心關愛,耐心輔導,她的學習成績和習慣素養比以前提高了許多。
像張書靈這樣的孩子,老師們很少問起過去,更多的是關注現在及未來的成長。學生犯了錯誤,不是一味地批評指責,而是因人而異,因勢利導,對癥下藥。課堂上學生不理解的知識,老師們不厭其煩,一遍一遍地講解;還沒有吃透的,就利用放學延時時間再輔導;第二天入學,老師會重新出題,隨堂測試,再練習再鞏固,查看學生是否真正地掌握知識點。
“以前老師注意不到我,可是現在不一樣了,老師關心我,注意我,手把手教我,還經常讓我當小老師,我心里特別自信,我的好朋友也多了,老師就是我的好朋友。”張書靈揚起小腦袋,一臉地興奮。
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口碑,金獎銀獎不如老百姓夸獎。娘娘廟小學秉著“求真務實,質量為先,追求和諧,享受快樂”的教學宗旨,一步一個足跡,一腳一級臺階,用真誠實干贏得家長的肯定。學校也正如園內高大威武的雪松,翹首挺立,枝繁葉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