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市黨建館里,一幅幅照片,一段段影像,見證了15年來我市從探索到不斷充實完善“四議兩公開”工作法的歷程。黨建館入口處,一幅黨員干部用寫著“四議兩公開”工作法的杠桿撬動“三農”的漫畫,給記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如今,在我市各行政村為民服務中心,時常會見到這樣一幅漫畫:一個印著“農村工作”字樣的鎖頭上,掛著六把鑰匙,左邊四把、右邊兩把,分別代表著“四議兩公開”的六個步驟。
“這項發端于我市農村基層的工作法,就像一把金鑰匙,巧妙地化解了農村干部群眾間的隔閡,理順了基層民主管理的流程,15年來,已經深深扎根鄧州基層,并不斷煥發出新的活力。”市委組織部副部長黑曉森說。
探 索
20世紀90年代,受農村稅費加重、農民收入增長緩慢、村干部工作方法粗暴等因素影響,我市農村基層黨組織軟弱渙散、黨群關系惡化的現象愈演愈烈。
“當時,全市有578個行政村,其中后進村占6.4%,工作僅能勉強運轉的村就占到12.8%,個別村級黨組織甚至完全癱瘓。”黑曉森說。
為此,2004年,市委組織部深入農村進行了將近半年的調研,并以裴營、文渠等鄉鎮為試點進行先期探索,最終提出了“4+2”工作法,即村黨支部提議、村“兩委”會商議、黨員大會審議、村民代表大會或村民會議決議,決議結果公開、實施結果公開的程序。
通過半年的試點推行,初見成效。2005年9月,市委、市政府出臺《關于在村務公開和民主管理工作中推行“4+2”工作法的決定》,正式在全市全面推廣。
與此同時,為了更好地推進落實,我市又出臺相關文件,把議前、議中、議后需要做的工作、注意事項及公開范圍、公開時限等分別做出具體規定,并建立黨員、村民代表聯系戶等制度,保障了工作法的科學運用。
“僅兩年時間,我們社區的基層組織建設和社會治理就有了顯著改變,社區群眾對村級經濟社會發展的滿意度達到85%以上。”湍河街道姚巷社區黨支部書記鐘青理說。
推 廣
2009年8月,“四議兩公開”工作法開始在全國推廣。2011年3月7日,習近平同志在參加十一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河南代表團審議時指出:“‘四議兩公開’工作法保證了農村基層組織決策和執行的科學性和有效性,像這樣的探索在基層各個領域要倡導和支持……”
我市常年有60萬人外出務工,且年年不斷增多,會怎么開?此時,微信、短信等現代化通信工具“大顯身手”,有效解決了村民不能現場開會的難題。
而對只涉及一個村民小組的工作事項,我市還創新推出了“村民小組理事組提出實施意見,村‘兩委’審查同意,村民小組戶代表會議決議通過”的“一提二審三通過”程序,提高了議事效率,降低了決策成本。
“2016年修建鄭萬高鐵時,從我們村穿過,涉及永久占地補償問題;我們通過村民小組‘一提二審三通過’工作程序,把國家政策和實施方案一一給村民講清楚,又讓本小組村民代表參與了高鐵占地安置補償款的相關會議,打消了村民的顧慮和猜忌,使征地工作得到圓滿完成。”小楊營鎮楊崗村黨支部書記楊喜明說。
提 升
如今,我市要求所有鄉鎮黨委、政府和涉農部門,在安排部署工作時必須與“四議兩公開”工作法的時限、程序相結合,給農村基層預留民主決策、協商時間。“大事按程序,小事靠理念,有事就協商”已成為全市廣大黨員干部的共識。
據了解,目前我市在貧困戶精準識別、動態調整、精準退出及產業幫扶過程中,在農村人居環境改善、舊城棚戶區改造、產業園區和湍北新區土地征收等一大批重大民生工作中,“四議兩公開”工作法運用自如,解決了許多過去想解決又不好解決的大事難事。“‘四議兩公開’實現了黨對農村工作的全面領導、黨員民主權利和村民自治權利的有機融合,黨群同心,共謀發展。”張樓鄉茶庵村黨支部書記李士東說。
在我市2018年村“兩委”換屆選舉中,全面運用“四議兩公開”工作法,626個村(社區)全部圓滿完成換屆任務,支書、主任“一肩挑”比例達99.7%,“兩委”交叉任職占比81.9%;同時,選舉產生新一屆黨小組長3904人、村(居)民小組長6709人,推選新一屆村(居)民代表31609人。
“立足實際,我市不斷拓展‘四議兩公開’工作法的應用范圍。在城鎮社區推行了‘一征三議兩公開’工作法,制定了工作實施方案,明確了社區黨組織、居委會、黨員及居民代表在各個環節的主體地位,執行征求意見建議、提議、商議、決議及兩公開的工作程序,建立了社區黨建協調會、社區居民議事會等配套制度。目前,‘一征三議兩公開’工作法在全市社區得到了有效推廣。”市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