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re id="tqfhi"><label id="tqfhi"></label></pre>

  • <acronym id="tqfhi"><label id="tqfhi"><xmp id="tqfhi"></xmp></label></acronym>
    <track id="tqfhi"><ruby id="tqfhi"><menu id="tqfhi"></menu></ruby></track>

    女性的榮光

    2021-03-26 08:51:15 作者:史 英 來源:
    分享到:

    在歷史長河中,婦女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樣,黑暗也難掩她們勤勞智慧的光芒。

    相夫教子 智慧啟后人

    孟母三遷,岳母刺字,這些“教子”的故事早已家喻戶曉。宋代曾鞏和弟弟曾曄多次參加科舉考試,都未考中。兄弟倆很沮喪,母親勸他們繼續刻苦讀書,后來雙雙考中,曾鞏還成為唐宋八大家之一。

    北宋人楊樸,會寫詩,宋真宗召他進京,問他:“你會作詩?”楊樸搖頭說:“不會,是謠傳。”又問:“來京城時有人給你寫詩送行嗎?”楊樸說:“有,我老婆送了我一首。”宋真宗讓其讀來聽聽。楊樸念道:“更休落魄貪酒杯,且莫猖狂愛吟詩。今日捉將宮里去,這回丟掉老頭皮。”真宗大笑,就放他回了家。妻子的規勸,很有意義。

    北宋大文豪蘇東坡的妻子王弗,怕丈夫在與人交往出現差錯,每當客人來訪,就躲于屏風后,客人走后把自己對客人的看法說給蘇東坡聽。一次,客人走后,王弗對他說,剛才那個人,談話中處處順著你,肯定有求于你,打交道可要小心。

    男人獲得一定成就,人們說功勛章也有妻子的一半,此言不假。

    遠嫁異域 和親留美名

    自漢唐以來,通過和親,使國家之間成為姻親關系,不事刀兵、民族和睦、邊安境寧。漢武帝時細君公主和親遠嫁烏孫國;戰亂中被擄至南匈奴嫁與匈奴左賢王的才女蔡文姬等,背井離鄉思念故土,可謂人之常情。

    昭君出塞的故事可謂盡人皆知,據說感嘆、同情、贊美昭君和親的詩就有500多首。

    王昭君死后,匈奴人將她厚葬于大黑河畔,高高的墓冢芳草萋萋,人稱“青冢”,前往憑吊的人,至今不絕。

    唐貞觀十五年(641年),文成公主嫁給吐蕃贊普松贊干布為妻。

    文成公主熱愛藏族同胞,積極傳播中原文化。漢族的碾磨、紡織、制陶、造紙、釀酒等工藝及農作物種植技術在當地得到推廣,她帶去的詩文、農書、佛經、史書、醫典、歷法等典籍,促進了西藏經濟文化的發展。

    公元710年,唐金城公主繼承文成公主的事業,和親使唐與吐蕃關系日益密切,雙方“和同一家”。

    博學多才 麗詞傳千古

    蔡文姬,東漢曠世才女,博學多才,精于音律。在胡12年,生二子。建安十二年(207年)春,其父親蔡邕的好友曹操,遣使以金璧將其贖回,著其繼承父親的事業,憶寫《續漢書》。

    《胡笳十八拍》敘述了蔡艾姬的不幸遭遇,藝術價值極高,被稱為空前絕后的絕唱。郭沫若有“不霸而雄渾的氣勢”“滾滾怒濤一樣不可遏抑的悲憤,絞腦滴血般的痛苦”。

    人們所熟知的李清照,幼承家學、詩詞文賦和金石書畫無所不精。她是婉約派詞宗,獨樹一幟,人稱“易安體”,有“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之說。

    報國為民 巾幗也豪杰

    秋瑾,頂天立地,志在國家。她豪情萬丈:“不惜千金買寶刀,貂裘換酒也堪豪。一腔熱血勤珍重,灑去猶能化碧濤。”

    清政府腐敗無能,面臨列強瓜分國家,秋瑾熱血沸騰,置生死于度外,東渡日本留學,參加了光復會、同盟會并任總部評議員和浙江省主盟人;她創辦《中國女報》,并經常登臺演講;她學習射擊和制造炸藥,準備日后進行武裝斗爭。

    1907年春,在紹興組織“光復軍”,準備與徐錫麟同時在安徽與浙江起義,后因走漏消息而被捕。被捕后,秋瑾面對敵人的威逼利誘,正氣凜然:“革命黨人不怕死,要殺便殺!”7月15日,秋瑾在紹興軒亭口慷慨就義。宋慶齡稱贊她是“最崇高的革命烈士之一。”

    縱觀人類歷史,感念婦女在人類社會發展進步中所做出的不可磨滅的偉大貢獻,不禁感慨萬千:青史萬卷寫輝煌,齊家興國共擔當。沙場該是男兒事,躍馬揮戈多紅裝。

    分享到:
    国产激情高中生呻吟视频_欧美缴情站三五影院_4399韩国日本电影_亚洲春色CAMELTOE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