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吉鐵路是國家的重大建設項目,是一項惠及全市經濟發展的大工程,我們宣莊村民眾必定要全力支持,為全市建設添磚加瓦。”12月1日,全市支持服務鐵路建設工作表彰大會結束后,都司鎮宣莊村黨支部書記孫俊移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浩吉鐵路的建設涉及宣莊村兩個村組6戶拆遷戶,需要征地共44.7畝。該村成立專班小組,大力推廣宣傳,營造濃厚的拆遷氛圍;同時,嚴格執行賠償標準,積極協調生活保障金,把“四議兩公開”工作法運用到推進工作的每一步。
沒有了責任田和房屋,以后的溫飽怎么辦?子女們怎么生活?在推進工作初期,這些是村干部給村民做工作時村民問的最多的問題。
“最讓人頭痛的還是施工前的征地、拆遷,中國老百姓自古有故土難離的情結,雖說征地、拆遷有補償,難舍的是老百姓對那片土地的深情。”劉俊移說,“鄉親們心里也沒底,是因為對政策的不理解,只有解除后顧之憂,村民的生活有了保障,大家才能同意搬遷、順利拆遷。”
拉家常是和村民增進感情、促進工作的有效途徑。為了促使村民理解改造政策,支持拆遷工作,于是,該村通過“四議兩公開”工作法在村民代表大會上,講國家政策,解后顧之憂,讓村組代表和黨員干部對涉及的每一戶群眾進行走訪溝通,讓他們充分理解到項目建成后會帶動全市的經濟發展。
“黨員就是要有以身作則、做好表率,修建鐵路是大事、好事,我們應該支持國家項目建設。”村民周豐閣說。
今年53歲的周豐閣是村里的一名老黨員,一家5口人住在幾年前新蓋的三間平房,他家是村里6戶拆遷戶之一,在了解到需要拆遷房屋后,周豐閣非常支持村里工作,積極做好家屬的思想工作,率先拆遷。
“征遷過程中,困難時有發生。只有讓村民們打心底來支持,才能保證施工順利進行。”劉俊移告訴記者,在走訪協調的過程中,其中有一戶歲數比較大的拆遷戶堅決不同意拆遷工作,她對老房子很有感情,而且認為拆遷觸及了自家的利益,在村干部們多次耐心協調下仍不讓步。
村里了解到她的孩子在南陽工作,于是村干部就去做她孩子的工作,征得了孩子的同意。隨后,孩子與母親做了不少的溝通交流,讓家人理解征遷的優惠政策,最終全家都達成了一致意見,同意征遷方案。
通過村干部走村入戶,與被征遷戶面對面交流講政策,一次次奔走,一次次溫情感化……漸漸地,懷疑抵觸的村民少了,理解支持的村民多了。大家都逐漸了解到,國家修建鐵路是勢在必行。為推進浩吉鐵路施工建設,村里在征得村民們的同意后,對村民“約法三章”,即不允許群眾進入施工工地;不允許群眾私自撿拿施工設施;如發生矛盾,堅決不允許群眾私自協調,必須要通過村委協調。
群眾的工作做好了,施工也得以順利進行,為了趕工期,該村積極協調電路配套工作,在修建AT所的時候,鄉親們又犯了難,賠償都還沒到位呢?開工之后會不會給擱置了呢?
“當時已經做好準備了,就算拿我的房子去抵押,也不會讓鄉親們的利益受損。”孫俊移說,看到群眾猶豫不決,好不容易安定的心又在動搖了,于是他就立即組織召開群眾會,并向群眾再三保證,一定不會讓他們受到損失。
在施工過程中,施工方不小心堵塞住了村民地里的排水溝,造成了村民田地在排澇時無法正常排水,村民將這一情況反映到村部后,孫俊移立即帶領村干部和施工方積極協調此事,為群眾爭取到合理的賠償。
記者了解到,自征拆開始到浩吉鐵路通車,該村黨員干部和被拆遷民眾嚴格按照要求配合工作,未發生一起矛盾。
“很榮幸為浩吉鐵路的建設貢獻出了一點力量,作為一名基層干部,我將義無反顧地擔負起應當擔負的責任和義務,繼續踐行為民服務宗旨,帶領宣莊村群眾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孫俊移表示。
孫俊移近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