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高集鎮強化黨建引領,把黨建工作與精準扶貧工作相結合,整合各方資源,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帶頭作用,不斷提高“造血”能力,為脫貧攻堅注入強大動力。
明確職責添活力 建立結對幫扶制度
高集鎮強化市、鄉、村、戶四級幫扶責任體系,鎮里由包鎮副處級領導、黨委書記、鎮長和17個行業部門負責人為主要責任人;村里由責任組長、第一書記、工作隊長、支部書記、幫扶責任人和17個行業部門負責人為扶貧工作的主要責任人。全鎮共有397名公職人員分包779戶貧困戶,形成“一對一”“一對多”等多種形式的精準幫扶模式。鎮里多次召開由鎮機關干部、市派工作隊、村干部參加的會議,認真傳達學習上級精準扶貧的有關精神,舉辦脫貧攻堅知識培訓班,請市主要領導和扶貧辦專家做專題輔導。建立高集鎮鎮村兩級黨員交流學習微信群,通過微信群加強對黨員的管理和指導;積極開展“黨員活動日”和“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采取集中學習、交流座談、組織村干部參觀考察的方式,帶領村班子成員互相學習先進村的管理經驗和致富經驗,規劃確定發展思路。
鎮村黨員干部通過刷寫標語、繪制宣傳文化墻、設置政策宣傳欄、組織宣傳車、發放政策宣傳冊、組織村民會議宣傳、深入農戶宣傳等多種形式,廣泛開展社會宣傳,使脫貧政策深入人心。
夯實基礎聚合力 提升黨支部凝聚力
“群眾富不富,關鍵靠支部。我們把村級黨組織建設擺在重要位置,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多措并舉增強村集體經濟,全方位提升村級黨組織的服務能力和帶富能力。”高集鎮黨委書記郭松介紹說。
該鎮根據各村實際情況,引導各村發揮各自優勢,通過土地流轉、發展特色村等實現了村集體經濟的大幅增收。投資30余萬元,建成了高集鎮黨校,各村黨校也全部建成,堅持和完善“三會一課”、組織生活會、民主評議黨員等制度,堅持開展黨員評星定級活動。對村黨組織書記開展以精準扶貧、涉農政策等為主要內容的培訓,提升帶頭致富能力和履職水平。各村級黨組織充分運用“四議兩公開”工作法,以“四化雙評”為載體,深入開展爭先創優活動,在貧困戶認定、識別和退出工作上,低保、五保、危房改造等各類事項都可以通過平臺申報審批,與貧困戶切身利益密切相關的低保申請等事項,均實現了不出村就能辦理。選優配強村級班子,今春全鎮村支兩委換屆工作全部完成,全鎮各村尤其是貧困村班子年齡結構和知識結構得到優化。高崗、大賀營光伏發電項目已建成并投入使用,村年增加集體收入3萬元,村集體扶貧助困的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
選好項目結對子 增強基層“造血功能”
“鎮村領導都很關心我們,支書賀小五和幫扶責任人經常到我家給我做思想工作,讓我樹立生活的信心,幫助我尋找脫貧致富的門路,現在日子過好了,離不開他們辛苦的付出。”該鎮高崗村的脫貧戶張淑蘭激動地說。該鎮始終把產業發展作為脫貧攻堅的首要舉措和關鍵環節,以打造脫貧就業基地和扶貧車間作為主要抓手,選好項目結對子,增強基層“造血功能”,做到戶有增收項目、村有產業基地、鎮有龍頭企業。
該鎮組織鄉、村干部和第一書記等幫扶人員與貧困戶進行“一對一”交流,針對幫扶對象最困難、最迫切、最需要解決的突出問題,量身定做脫貧方案。大力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發展,建立“黨支部+企業(合作社)+貧困戶”的產業扶貧模式,積極鼓勵在外務工人員回鄉創業,帶領群眾增收致富。目前,全鎮已落實結對幫扶項目6個,建成扶貧車間2個,扶貧基地4個。如高集鴻鑫就業扶貧車間已接收14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在廠里務工,年均增收在2萬元以上,被市扶貧辦、市婦聯評為“鄧州市巧媳婦扶貧工程示范基地”。碧溪園合作社、長肖蔬菜合作社、恒林苑合作社3個扶貧基地通過入股分紅已帶動316戶貧困戶增收,并通過吸納閑散勞動力務工等方式,幫助貧困戶實現增收。
同時,該鎮著力在黨員干部思想作風、工作作風、生活作風等方面下功夫,嚴格考勤制度,加強對市派駐村工作隊、脫貧責任組和村干部的管理;逐級簽訂脫貧目標責任書,進一步壓實責任,增強幫扶人的責任感,啟動問責機制,加強督導檢查,進行“推磨式”檢查評比。
黨建引擎激活力,脫貧攻堅“加速度”。近年來,該鎮黨員干部加班加點是常態,節假日休息成例外,基層黨員干部工作熱情高漲。通過脫貧攻堅,增強了“比、學、趕、超”的競爭意識,黨員干部帶頭致富、爭當脫貧攻堅領頭雁,拉近了黨群距離,使貧困群眾的腰包“鼓”起來了,村集體經濟“強”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