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站在這里覺得很光榮,在鎮村扶貧干部的幫扶和自己的努力下做起了艾草加工事業,好日子是奮斗出來的,我們有手有腳,有黨和政府的好政策,還怕過不上好日子?現在有8名貧困戶跟著我干,我要帶著他們致富奔小康!”近日,在高集鎮舉行的“志智雙扶”表彰大會上,脫貧代表喬清貴信心滿滿地說。
喬清貴今年48歲,是高集鎮任崗村人,2014年,他被查出肺癌,為了給他治病,不僅花光了家中的積蓄,還借債十幾萬元,使這個原本生活富裕的家庭債臺高筑。2015年,他家被評定為貧困戶。
手術后的喬清貴喪失了勞動能力,留下了聲音嘶啞的后遺癥。面對一貧如洗的家庭,他感到非常自責,對生活失去信心,產生了一死了之的想法。
該村村支書李勇了解情況后,經常到他家鼓勵、開導他,幫他樹立起生活的信心。“為了這兩個孩子,你得好好干,領著他們過上好日子。”李勇語重心長地對喬清貴說。“看到村支書真心實意、三番五次地到我們家來給我做思想工作,不求一點回報,自己還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干呢?”喬清貴對記者說。
“雖然有各種扶貧補貼,但咱總不能一輩子靠政府養著吧,得靠自己干,日子才能越過越好。”喬清貴開始籌劃未來的生活,自己干不了重活兒,那就找個力所能及的事干。夫妻倆經過深思熟慮后,決定發展艾草加工業。剛開始,夫妻倆自己干,隨著效益的增加,喬清貴擴大規模,辦起了艾草加工廠,吸引周邊30多名群眾就業,帶動了8戶貧困戶實現穩定增收。
記者走近喬清貴的艾草加工廠,一股混合著艾草、紅花、雞血藤等濃郁的中草藥香氣在空氣中飄蕩,操作臺上堆滿了小山似的艾草,30多名工人正在有條不紊地忙碌著。墻壁上“車間建在鄉村里,上班就在家門口”的紅色大字顯得格外耀眼。
今年72歲的任明朝是工廠里年齡最長的工人,“這個歲數應該是頤養天年、含飴弄孫的時候,你為啥要來這兒干?”記者問。任明朝說:“我就是這個村的,老了重活兒干不了,來這兒給艾草封包,活兒也不累,還能掙個零花錢。”
“家門口就業就是好,清貴干了件實實在在的好事,讓我們這些出不了門、老弱病殘的人有了用武之地。以前,村里的人沒事就打個牌,曬個暖兒,說個閑話,你看現在村里都找不來閑人。”坐在任明朝對面的井自勤高興地對記者說,“我是個低保戶,來了之后清貴手把手地教我,讓我快速上手,現在我一個月能掙1200元,補貼了家用。”
尚道船一家6口人,是低保貧困戶。弟弟尚船敏常年有病,跟隨他生活;大兒子今年24歲,智力殘疾。喬清貴主動找到尚道船讓他來工廠干活,每月能掙1300元,尚道船看到了生活的希望,愁容滿面的他終于露出了笑容。
“我曾經也是貧困戶,對貧困戶所面臨的處境感同身受,現在我的日子好過了,不能忘了鄉親們,我要帶著更多的貧困戶過上好日子。”喬清貴深有感觸地說。
“喬清貴是高集鎮通過志智雙扶工作脫貧的代表,這些在群眾身邊看得見、摸得著的典型對于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增強貧困群眾主動脫貧的志氣和信心,實現由輸血扶貧向造血扶貧的‘發展型’轉變起到了示范帶動作用。”該鎮黨委書記郭松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