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開,萬物復蘇。走進高集鎮趙坡村,到處呈現出一片生機盎然的景象。1000余畝的中藥材種植基地內,白芷等中藥材已經出芽,50余名群眾戴著口罩在種植基地除草。
據基地負責人孫彥波介紹,現在到了除草的時候,由于疫情的影響,前期找不來工人干活,鎮政府了解情況后,就積極動員周邊群眾前來除草,解決了他的燃眉之急。
“鎮政府這么關心我,我要盡最大的努力為高集經濟作貢獻。”孫彥波說,“去年,我們在12個鄉鎮引導群眾種植中藥材,行情比較好。往年種植出的中藥材收獲后直接拉到外地了。今年我計劃投資1000萬元建設一座中藥材加工廠,項目選址高集鎮,現已租賃一處占地20余畝的閑置廠房,設有1000㎡的生產車間和1000㎡的包裝車間各一個,春節前已從安徽訂購烘干切片機器六臺及其他配套設備共計700多萬元,滿負荷生產全年可加工白芷等中藥材3萬噸,月利潤可達60-100萬元。目前,該項目工商注冊已完成,廠房已基本裝修完畢,待機器拉回后即可投產使用。”
桐心箱包有限公司在市產業孵化園A1區二樓,十幾名工人正在針車上忙碌,廠區北邊,5名工人正在裝修辦公室和展廳。
“這都是年前訂單,由于疫情影響開工較晚,為了抓緊時間趕制訂單,我們一邊裝修一邊生產,要把疫情耽誤的時間搶回來。”該公司負責人霍大衛說。
據了解,桐心箱包是一家以生產箱包、手袋、運動鞋等產品的加工企業,全部為訂單生產。目前已租用產業孵化園內一層廠房2300平米,已投資700萬。
“在高集籍鄉賢郝建倉的引薦下,我們決定回來投資,造福家鄉。”據霍大衛介紹,高集鎮黨委政府得知我們有回來發展的想法后,書記、鎮長立刻到廣州找到我,宣傳家鄉的招商引資政策,并再三邀請我們回來投資,我們被他們務實的工作作風打動了,決定回來發展。
“項目落地后,高集鎮政府隔三岔五詢問項目進度,看到我們缺工人,就宣傳動員高集的群眾前來就業務工。有他們做后盾,我們企業發展的信心更足了。”霍大衛說。
“我們堅持‘一個項目、一名領導、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的‘四個一’制度,緊緊抓住每個機遇,在初步了解客商投資意愿后,鎮黨委、政府主要領導親自對接,全方位全過程跟蹤服務,實實在在把項目引進來、辦起來、留得住、發展好。”該鎮黨委副書記趙克說。
鄉情,是企業家們投資興業的一大動力。去年以來,高集鎮開展“迎老鄉、回故鄉、建家鄉”“鄉賢茶敘會”等活動,打好“鄉情牌”,以濃濃鄉音傳遞濃濃鄉情,凝聚鄉賢的智慧和力量,助推鄉村振興。
疫情防控期間,該鎮招商小組將在談項目逐一梳理、更新,積極利用電話、微信等方式與鄉賢聯系,加強與重點項目保持密切聯絡,確保與鄉賢的感情和交流不受疫情隔斷,項目不流失,疫情防控工作結束后能迅速落地。
鄉賢段成剛、鄭士偉、張家瑞在外地發展得比較好,得知家鄉大力扶持企業發展,都紛紛表示愿意回鄉投資,目前正在與高集鎮政府洽談中。
“鎮村兩級通過多種形式和渠道聯系挖掘各類資源,各村細致排查登記本村在外務工、經商、政府官員、文化名人等各類鄉賢資源,建立資源庫,定期發送慰問短信,介紹鄉情、招商政策,做好宣傳推介。”該鎮鎮長陳峰說,高集鎮還利用國慶節、春節等在外人員返鄉集中的節假日,組織各類見面會、座談會,宣傳返鄉創業相關扶持政策,了解掌握返鄉外出人員基本情況和思想動態,聽取他們對家鄉發展的意見建議,并誠邀有意愿的優秀人才返鄉創業發展,有效激發了外出優秀人才回鄉創業熱情。
至目前,該鎮有30余名優秀人才返鄉創業,創辦的扶貧車間、代加工點、種養殖基地帶動貧困群眾務工,實現其穩定增收,并為農村閑散勞動力和留守婦女家門口就業提供平臺,他們逐步成長為脫貧攻堅戰場上的主力軍、鄉村振興的生力軍。
“下一步,我們將采取走出去和請進來的模式,鎮主要領導帶隊到高集籍鄉賢較多的鄭州、武漢、廣州、汕頭等地,召開座談會、茶敘會,誠邀在當地發展的高集籍成功人士回鄉創業,以鄉情招商,以商帶商。同時,用活用足招商引資政策,緊抓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的機遇,奮力推動全鎮招商引資工作再上新臺階,促進經濟繁榮發展。”該鎮黨委書記郭松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