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州網訊 日前,記者來到汲灘鎮一初中,全校師生正在誦讀著先賢圣學;校園內新開辟的文化專欄內,有書法、戲劇、世界名校的介紹;教學樓走廊壁上粘貼的圣賢古訓比比皆是;古老的陜山會館前有碑林、有雕塑,會館的檐壁上,繪制著曹沖稱象、三娘教子、司馬光砸缸等名人軼事。
鎮中心校校長段光軍告訴記者:“為傳承國學經典,全鎮11所中小學都建立了校園文化長廊。去年冬,我們聘請國學大師、南陽師院聶教授專程來此講學,給師生們帶來了豐富的文化大餐?!?BR>
該鎮中心校為讓學生及早吸納圣賢文化,在各校建設校園文化長廊。經過多方協商,籌資500多萬元,聘請了省內外專家對全鎮11所中小學進行科學規劃,根據每所學校的不同特點,建立各具特色的校園文化長廊。
“中小學開展國學教育是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對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提高學校文化實力、改善學生道德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倍喂廛娊榻B說。
清代陜山會館位于一初中校園內,《白毛女》作曲馬可、著名詩人徐玉諾、老一輩革命家徐海東、李先念和國民黨高級將領李宗仁、白崇禧等曾在這里駐足。該校順勢而上,在紅色教育的基礎上打造國學教育圣地,一方面,通過繪制名人畫像、撰寫名人故事、雕刻圣賢古訓等方式,營造良好的國學氛圍。另一方面,積極開展立德樹人活動,每天早上,全校師生一起誦讀國學經典,并鼓勵學生每周給爺爺、奶奶、父母洗一次腳,洗一次頭發,涮一次碗,從而讓學生懂得感恩、學會感恩。
天高云闊,麗日下,汲灘村明德小學校園內,古圣賢孔子、老子雕塑更顯威嚴莊重。教室里不時傳來學生們誦讀《弟子規》、《三字經》的朗朗讀書聲;課間時間,教學樓的走廊上,成群的學生駐足在鑲嵌著《百家姓》、《千家詩》等經典著作的墻壁前,默默誦讀。
“開設國學課程有利于讓學生在背誦、理解和踐行的過程中,增強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樹立報效國家、報效家鄉的意識,增強學生之間的團結,從小打牢‘去極端化’的思想基礎?!泵鞯滦W教師孫小平說。
國學經典中蘊涵的傳統美德,在潛移默化中塑造學生的人格。由于營造了濃厚的國學環境,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了明顯的提升,鄰縣新野等地學生紛紛來此就讀,學生在校生驟增1000余人。
“去年,我們的學生在市教研室組織的三賽活動中榮獲全市第1名。中招成績更是連年攀升,重點高中進線率由2013年的59%上升到2015年的71%。教學質量綜合評價、目標考評,也都位于全市前列,目前,各所學校正呈現出“校風嚴、班風正、學風濃”的良好發展態勢?!倍喂廛娔抗鈭远ǖ恼f。
東方風來綠意濃,三河口處濤聲急。如今,汲灘鎮全體師生將以更飽滿的熱情,更有力的行動,更嚴格的標準要求自己,把汲灘國學教育這塊金字招牌擦的更靚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