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記者 張雪潔 張 超 通訊員 閆聞博)8月27日,天剛剛亮,林扒鎮周西村村民周老漢已經在自家的水稻田里忙碌了。一籠籠鮮活的小龍蝦出水,讓李老漢喜上眉梢:“不愁沒有資金,不愁沒有技術,不愁沒有銷路,稻蝦混養讓我徹底翻了身!”
去年以來,我市充分發揮南水北調6億立方米丹江水資源優勢,籌資3億元啟動4個鄉鎮涉水農業示范基地建設,發展水稻種植和稻漁混養5.3萬畝,已帶動2000戶貧困戶增收。林扒鎮積極響應市委、市政府的號召,以“政府引導、企業實施、農戶種植”的模式,推廣和發展稻蝦混養技術,打造三產融合扶貧項目,增加農戶收入,有效助推貧困戶脫貧。
記者了解到,稻田種養結合模式是根據水稻生態特征、生物學特性與河蟹、河蝦、河魚等生活特點設計出的一種高效立體種養方式。稻蝦混養通過養殖與水稻種植共用稻田,利用稻田的淺水環境,輔以人為措施,既種稻又養蝦,以廢補缺、互利助生,實現“稻田養蝦,蝦養稻”的良性循環。該項技術將減少化肥農藥投入、節約成本、減少環境污染、改善稻田生態環境,既穩定了糧食種植面積,又可提高水稻品質,大幅增加經濟效益。
稻蝦混養模式在該鎮推廣以來,呈現出經濟效益高、生態保護好、農藥殘留低等特點,受到廣大群眾和商家的追捧,也引來了種植大戶的產業化推廣發展。
該鎮1000畝稻蝦水產生態循環項目是由鄧州市鄧林香米業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秉承“綠色生態”理念,采取“公司+互聯網+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以水稻種植和稻漁混養的綜合技術推廣為載體,以產業助推脫貧攻堅為目標,主導“生態米和小龍蝦”的核心產業,著力導入現代農業多種業態,構建“種、養、娛、游、購”多元化農業產業鏈,打造復合型農村田園綜合體。
預計該項目建成后,將直接為貧困戶提供就業崗位30多個,年培訓人次達12000余人次,可輻射帶動周邊6000多農戶(其中貧困戶500多戶)種植、養殖,每戶每年增收5000多元,為貧困戶持續穩定增收提供了新平臺。
“既要金山銀山,也要綠水青山”。該鎮圍繞“水”字做文章,大力發展綠色高效農業,利用產業發展帶動貧困群眾穩步脫貧,走出了綠色高效產業扶貧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