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re id="tqfhi"><label id="tqfhi"></label></pre>

  • <acronym id="tqfhi"><label id="tqfhi"><xmp id="tqfhi"></xmp></label></acronym>
    <track id="tqfhi"><ruby id="tqfhi"><menu id="tqfhi"></menu></ruby></track>

    奏響特色產業富民曲——林扒鎮發展奶牛養殖業側記

    2019-04-16 08:49:08 作者:孫光旭 通訊員 閆文博 來源:
    分享到:

      

      恒偉牧場工人正在喂奶牛

      寬闊的馬路兩旁,一座座標準化牛舍里,上千頭黑白相間的奶牛悠閑地反芻。這是記者日前在林扒鎮桑陶路上見到的喜人景象。

      近年來,林扒鎮把奶牛養殖作為富農強鎮的重點產業來抓,從點到面,創新服務,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已形成規模優勢,成為推動當地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產生了較強的輻射帶動作用,為鎮域經濟發展注入活力。至目前,該鎮已建設畜欄規?;B殖場4家,已存欄奶牛1500多頭,年產奶量3000噸。

      記者了解到,該鎮按照“少干預、搭平臺、多服務”的原則,積極建立健全服務體系,成立奶牛養殖發展產業辦公室,對落戶建設奶牛養殖企業,由辦公室協調各村進行土地流轉,統一與國土、畜牧、環保等部門聯系,辦理相關手續;協調銀信部門,為養殖場提供資金支持;聘請技術人員深入養殖場進行技術指導,推廣新技術,解決養殖戶生產經營中遇到的技術難題。

      “我們鎮玉米、小麥秸稈多,奶牛養殖和產品加工潛力大,廣大群眾也認識到養殖奶牛效益好,從而堅定了我們發展奶牛產業的信心和決心。”該鎮鎮長張棟介紹,“從奶牛養殖戶來看,收入主要有三項,鮮奶收入、產仔收入、和淘汰牛殘值。一般奶牛的利用年限為5年。綜合測算,一頭奶牛年凈收入約為9000—10000元。

      走進林扒鎮周西村的恒偉牧場院內,擠奶工人熟練地為奶牛安裝擠奶器,整個生產過程有條不紊,井然有序。

      牧場負責人張恒偉,自小因小兒麻痹行動不便,他身殘志堅。1999年,夫婦二人白手起家,從兩頭牛的家庭養殖起步,逐漸發展到目前350多頭的養殖規模,帶動了林扒鎮近十名貧困戶在此就業,恒偉牧場成為林扒鎮的產業扶貧基地。

      低保貧困戶李永輝,每天早上都按時來到這里上班,給牛喂草料、打掃牛舍等,干些力所能及的雜活,每個月可以掙到2000多元工資;貧困戶唐子河能夠熟練開鏟車打草料,工資可以達到4000元。

      “我從2014年以來,一直在這里做擠奶工,能在家門口找到這個工作,真是好!”正在恒偉牧場干活的貧困戶王國芬和記者攀談著。

      金思源牧業公司成立于2014年,位于林扒鎮閆東村,總投資2000萬元,擁有標準化的牛舍、現代化擠奶廳、青貯池、飼料加工設備和1500立方米的大型沼氣除污設備,被蒙牛公司評為“現代畜牧生態養殖示范場”。目前,奶牛存欄600余頭,年產原奶1500噸。記者了解到,金思源牧業每年支付給林扒鎮貧困戶到戶增收項目分紅金36萬元。

      “我們鎮奶牛產業發展還存在不少問題,既有個性問題又有共性問題,既受市場行情影響,也因養殖戶自身原因所致。”張恒偉說出了自己的困惑。

      金思源牧業公司總經理朱金海告訴記者,資金是制約該鎮奶牛產業發展的首要問題。由于近年來,奶牛效益不如前兩年,奶牛產業發展受到影響,加上沒有后續信貸資金支持,養殖戶資金周轉困難,直接影響了奶牛養殖業規模的壯大。

      “下一步,我們將依托奶牛產業的優勢資源,發展種草養畜,種植優質牧草和高產青貯玉米,建設優質牧草基地2000畝,推廣應用玉米秸稈青貯飼料飼養技術,提高產奶產量和品質,促進養殖規模穩步提升;注重管理,轉變自身落后的飼養管理方法,提高飼養管理水平,抓好精細化生產,共同奏響林扒鎮奶牛產業發展的富民曲。”談起未來,張棟信心滿滿。

    分享到:
    国产激情高中生呻吟视频_欧美缴情站三五影院_4399韩国日本电影_亚洲春色CAMELTOE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