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沖村位于劉集鎮西南,擁有獨特的何沖水庫和丘陵崗坡地4000余畝。全村5個自然村425戶1680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39戶113人。截至去年底,全村已脫貧26戶91人。
近年來,該村在駐村工作隊的幫扶下,村容村貌發生了明顯改變,村民生活水平和群眾滿意度明顯提高,昔日的貧困村逐步“蝶變”為幸福村。
深入走訪確定精準幫扶
自市派駐村工作隊幫扶該村以來,面對該村資源匱乏,土地分散,產業發展嚴重滯后等問題,工作隊員多次到村、組、戶走訪調研,召開座談會,收集群眾意愿,最終提出了圍繞“改善基礎設施,發展特色產業,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為目標的發展思路。
工作隊大力宣傳黨和國家的各項惠民政策,動員群眾積極發展產業;并主動到相關部門對接,爭取扶貧項目和資金落戶該村,讓群眾真正感受到幫扶帶來的實惠。
“駐村第一書記長期在村里與群眾同吃同住,其他干部每個月至少要到村里開展幫扶工作2次以上。”何沖村黨支部書記陶愛民說。
落實產業項目加強就業幫扶
如何幫助群眾增收,提高群眾生活質量和幸福感、滿意度,是每一個幫扶干部長期以來思考和面臨的難題。
“現在這個政策真好!我老了不能外出務工,但在家門口就能掙錢補貼家用,感到很滿足了!”何沖村貧困戶趙小菊說。趙小菊今年60多歲,以前靠種田維持生計,如今年紀大了,重活干不了,現在她每天到清溪宛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務工,干些力所能及的農活,每天收入70元。
清溪宛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項目總投入資金2800萬元,可提供20人的就業崗位,目前安排8名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在此就業。
何學志是從南方打工回鄉創業的有志青年,在駐村工作隊的鼓勵幫助下,他擬成立“何沖種養殖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發展水稻、養魚、大雁鴨立體混養項目,實現種植養殖產業化規?;?。種養殖基地將招收本村貧困人員就近就業。
精神扶貧提振群眾干勁
“感謝政府的關心和幫扶,有了大家的幫助,這段日子終于熬過來了。”貧困戶徐春錄滿懷感激地說。“市紀委書記顧理每次來都鼓勵我學個技術,靠自己雙手脫貧。去年我投資4萬元買來收割機,一個麥季下來掙了1萬多元。農閑時,我還到附近的集鎮上打零工。”
徐春錄是2015年經劉集鎮何沖村黨支部申請評議納入的貧困戶,村里為他落實各項幫扶措施,安排其子女入學讀書,到戶增收扶貧項目為他家發放4只羊,并爭取危房改造項目幫他整修房屋……
何沖村原來的衛生室設施非常簡陋,工作隊積極協調,將衛生室進行了重建,100多平方米的新建衛生室全面竣工并投入使用。同時,協調解決了該村的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建設,修建文化活動廣場,安裝文化宣傳欄,配備文化活動室,為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供了一個展示平臺和陣地。
同時,該村請來民間劇團,將扶貧攻堅政策編排成群眾喜聞樂見的戲曲節目;采用問答的形式,開展扶貧知識搶答比賽,把黨的扶貧政策宣傳到百姓的心坎里。
記者了解到,何沖村在村部設立“愛心超市”,超市內涵蓋了日化用品、糧油等100多種生活用品。該村每月開展一次“五星農戶”評選,即遵紀守法星、脫貧致富星、環境衛生星、政策明白星、孝老愛親星,對當選的農戶發放積分卡,積分可累積,兌換愛心超市的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