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著綠色工裝,腳踏綠色電動車,穿梭在村莊農戶,為人們送去報刊、信件、包裹……這是劉集鎮郵政支局郵遞員劉學銀每天的工作。
劉學銀是劉集鎮郵政支局的一名鄉郵投遞員,從2000年干起,20年來,他以“優質服務、用戶滿意”為己任,多年如一日地做好自己的投遞工作。在平凡的崗位中作出了突出成績,連續多年被市總工會、市郵政局評為“先進工作者”,并贏得了用戶的一致好評。
在別人看來,投遞工作是一項簡單而又輕松的活。報紙、信件每天一分揀,開著車把郵件送到用戶手中即可。而劉學銀認為投遞工作雖是一個平凡的工作,要干好不容易,心中必須要有強烈的責任感和為用戶提供優質服務的思想。報紙和其他郵件是否能及時準確無誤送到用戶手中,為了做到這一點,他要求自己,別人做不到的自己要做到,別人能做到的自己要做得更好。而要做到這些就要付出更多心血和汗水,但劉學銀無怨無悔。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劉學銀一直堅守在工作崗位上,他每天都會提前到崗,對工作場所、投遞用車、包裹郵件等進行消毒,并備好自身的防護裝備。“只要看到是防疫用品的快遞箱,我都會第一時間送達。”劉學銀說。話雖簡單,事實上由于防控形勢嚴峻,各村路口封閉,禁止車輛通行,投遞工作的難度可想而知。多年來,劉學銀在投遞工作中,如果遇到惡劣的天氣,他心中首先想到的是用戶,總是想方設法把郵件送到用戶的手中,多次受到用戶的好評。劉集鎮有26個行政村,劉學銀一人就擔負23個行政村報紙和包裹信件等郵件的投遞工作,多年來,在他投遞所分包的行政村中,從沒有發生一起誤投,漏投郵件現象,也沒有收到用戶的一次有理由申告,出色地完成投遞任務。
2019年8月的一天,他投遞一封信件,地址是鄧州市劉集鎮西移民點村。劉集鎮在七十年代安置一批移民,2010年又安置一批移民,劉集鎮西移民點涉及余家村、小橋李村幾百戶移民,為了將死信復活,他冒著高溫一家一家去問,功夫不負有心人,最終將信送到用戶手中。
大家對他的評價就是人特別和氣,基于這一點,求他幫忙辦事的人就特別多。近幾年,農村外出務工的人員多,留下很多留守老人,當劉學銀開著郵政車到農村送報刊、信件和快遞時,他就主動問老人們有什么困難。只要是能辦到的,劉學銀就會盡力幫助。
2019年4月的一天,他到何沖村去投遞,已年逾七旬的何傳志看到劉學銀開著郵政車過來,就忙上前,對劉學銀說:“你能幫我捎一袋面粉嗎?”
劉學銀忙說:“老人家,你說的事我記住了,明天我來投遞一定把面粉帶過來,錢我先墊著。”感動的老人家淚水漣漣。
郵政開辦了快遞投送業務,由于快遞業務多,劉學銀的工作量非常大,有時遇到地址寫錯了的用戶,他都要電話聯系詢問。
2月6日,劉學接到了一個客戶的電話,詢問她的快遞為什么遲遲送不到,劉學銀說:“我按你們寫的地址到雷莊村小周營去打聽,村里說你沒在小周營。”這時只聽電話那一端的姑娘說她在劉集街住著,寄件方把地址寫錯了,你能不能把快遞帶過來。劉學銀立即就答應了。
每天,類似這樣的快遞不下有10多件。面對這些,劉學銀沒有怨言,以對客戶負責的態度,任勞任怨把每一件郵件準確無誤,完好無損地送到用戶手中。
20年,無數個晨曦初露的黎明,無數個華燈初上的傍晚,無數個三伏炎熱的夏日,無數個數九寒冬的清晨,在平凡的郵遞員崗位上,劉學銀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奔波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