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羅莊鎮陳家村村委會院內掌聲一片,貧困戶交流脫貧致富經驗正在有序進行,68歲的貧困戶代表劉正岑正在和大家分享自己的脫貧之路:“吃水不忘挖井人,共產黨等于是挖井人。幸福生活靠自己雙手才能實現,我們要感謝黨的好政策,更要感謝所有幫扶人對我們給予的無私幫助。”
據了解,該村志智雙扶“三個一”活動從不間斷,每個月最后一周的星期四,貧困戶都會自覺到村部集中,村黨支書記向大家匯報本月的脫貧工作開展情況,鎮包村干部給大家傳達扶貧政策,依據評議結果為貧困戶發放紅黑旗、讓貧困戶根據積分到愛心超市兌換生活物品。
“這個月是根據家庭環境衛生、秸稈禁燒等工作開展情況,經駐村工作隊、責任組、幫扶人、村支兩委評定,評出紅榜4戶。上紅榜的貧困戶每戶發10分的愛心超市積分卡,可以去超市兌換價值10元的物品。”該村黨支部書記馬玉敏說。
“這個活動非常好,每個月我們都在期待最后一個周四的到來,這一天我們不僅能學到健康扶貧知識、了解黨的政策,還能和鎮、村干部進行面對面交流。”該村貧困戶張占友高興地說。
志智雙扶“三個一”活動,為該村貧困群眾提供了一個表達自己訴求、了解黨的政策的平臺,也為黨員干部提供了一個了解貧困戶思想動態、身體狀況的機會,解決了貧困群眾生產生活中的實際難題。
記者在村部看到,始建于20世紀80年代的建筑墻面有些脫落,室內擺滿了物品,空間顯得不足。“陳家村現有的村部設施薄弱,配套設施不健全,不能滿足村民的需求。”該村組織委員王鐵僧說。
為充分發揮村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該村加大了陣地建設投入,決定新建村部一座,完善基層服務設施建設,在廣泛征求黨員群眾意見之后,申報項目獲市委組織部和羅莊鎮批準,于去年10月招標并動工。
新建村部有服務大廳、會議室、農家書屋、閱覽室和黨員活動室等,相關配套設施正在逐步完善,一個集政策宣傳、黨員教育管理、黨員志愿者集中和為民服務等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性黨建工作新平臺,將為全村黨員和群眾提供一個功能完備,環境優美,設施齊全的“黨群之家”。
為密切黨群關系,切實把黨和政府的溫暖送到基層,陳家村在村子的東邊修建了一座和與鄰村王崗的“連心橋”。
據了解,陳家村是羅莊鎮距離最偏遠的行政村,東與王崗村相鄰,陳家村和王崗村的“陳王學校”兩村共用。
問及陳家村孩子上學是否方便,村婦聯主席陳國玉說:“大部分學生上學挺方便的。只有陳家、后營兩個自然村的學生,需要穿過一個寬50余米的深溝才能到達學校。一遇雨雪天氣,溝里集滿了泥水,極其危險,學生不得不繞行2里路。”
為解決孩子上學問題、方便群眾出行,去年3月,該村得到項目資金支持,決定在深溝處再修建一座長60米、寬9米的三孔小橋,預計今年年底投入使用。
陳王學校的退休教師劉工夫家住在后營自然村,他告訴記者:“退休前我每天都要從溝里走,走了四五十年,遇到下雨天,經??吹郊议L們艱難地把孩子送過來,我的小孫子今年上四年級,聽說新橋馬上可以通行,孩子們都很高興。”
新橋對于家住陳家自然村的陳朝信來說,更是雪中送炭。他承包的1200余畝土地,大部分隔著一條大溝,播種、收獲時常常需要繞過附近村子,費時、費事。“橋通后,機械不用再繞行,可以直接通過,將大大減輕我農忙時的負擔,橋通后,我準備再擴大承包規模。”陳朝信說。
“作為基層黨組織,就是要發揮好橋梁紐帶作用,加強村支兩委班子建設,將上級政策宣傳解讀好、將項目安排落實好,不斷增強服務功能和帶動能力。下一步,我們將在經濟發展工作中,幫村民出主意、想辦法,逐步壯大村集體經濟。”采訪結束時,該村黨支部書記馬玉敏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