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孟樓鎮耿營村的花椒種植基地里一派忙碌景象,百余名農民正在花椒地里采摘套種的豌豆。該村脫貧戶周元朋高興地說:“農忙時節每天都有60余元的收入,這都是沾村集體經濟的光。”
“等豌豆采摘完后,還要在花椒地里套種辣椒。我們是去年11月份種的花椒,預計兩年后畝收益達2000元以上,三年后進入豐產期,收益會逐步增加。”該村黨支部書記周元強告訴記者,去年該村多次到洛陽市孟津縣學習花椒種植經驗,經綜合考慮,在村里選取適合種植的地塊種植花椒1070畝。
為發展村集體經濟,該村黨支部抓住土地流轉的契機,利用水資源豐富的優勢,在稻田里、池塘里做文章,于2017年開始發展水產養殖,進行青魚、草魚、鰱魚等養殖。該水產養殖項目一期占地30畝,由村出土地與湖北省老河口市水產協會合作,2019年收益2萬余元;二期占地300余畝,目前正在積極運作,預計2021年6月會有收益。
“村里缺乏有能力、有文化的年輕人才。另外,我們的水產養殖技術不夠,希望有更多的學習機會,可以得到更專業的指導。”談到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困境時周元強說。
在該鎮孟樓社區,社區黨支部抓住省、地、市對孟樓的扶持和實施土地流轉的契機,重點在集鎮建設、土地流轉、引進資金上下功夫。利用位于湖北、河南兩省交界的地理優勢,加大集貿市場的建設。同時,充分利用省、地、市對孟樓的扶持政策,引進上級財政資金,加大項目建設力度,建好自來水公司、糧食烘干廠等。
“去年社區大力引進上級財政資金,把襄陽市源盛園農業公司等新型經營主體留在社區,為企業提供收割、運輸、烘干直至出售的‘一條龍’農業服務,壯大集體經濟,年收入12.5萬元。”該社區黨支部書記周云俊說,“除此之外,村里每年土地流轉收入3萬元;利用老坑塘治理,把治理后的坑塘承包出去,年收入2萬元;利用集貿市場攤位租賃,年收入3萬元左右。”
“孟樓作為偏遠鄉鎮,工業基礎薄弱,只有在農業上做文章。要想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只有在‘三權分置’的基礎上,調整產業結構,因地制宜,發展多種經營模式。”該鎮黨委副書記劉一表示。
為此,該鎮按照孟樓鎮農業產業總體規劃,發展多種形式的村級集體經濟,形成各具特色、百花齊放的發展格局。白樓村爭取到國家扶持村級集體經濟發展項目,配合全鎮農村土地“三權分置”改革工作,成立了農業科技服務有限公司,為新型經營主體提供社會化服務、進行田間道路日常管護、農業基礎設施管護及維修等,年增收30萬元。軍九村成立了善行農機合作社,建成了占地30余畝的農產品倉儲基地,購置了大型烘干機、輸送機、整糧機等設備,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供全方位服務,年增收15萬元。
自2016年以來,該鎮結合農業農村發展實際情況,創新推動農村土地“三權分置”改革,探索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新途徑,豐富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繁榮和發展村級集體經濟。
經過三年多的改革發展,該鎮初步盤活了村、組集體所有土地。經過土地綜合整治,全鎮新增一般農地5900畝,15個村每個村集體新增耕地200—500畝;新增集體建設用地1600畝,15個村每村新增村集體建設用地100畝左右,每個村集體經濟收入每年增加40—60萬元,村集體經濟逐步壯大。
在村級集體經濟壯大后,該鎮穩步推進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讓農民真正成為集體資產的所有者、管理者和受益者。目前,已全面完成了15個行政村、116個村民小組集體產權制度改革,15個村級集體經濟股份合作社正式成立,建立起了產權清晰、規范完善的農村集體產權運行機制,為村級集體經濟進一步發展壯大創造了條件,有力地保障了基層群眾的合法權益。2019年,孟樓鎮村級集體經濟實現了保值增值,村級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分紅達200余萬元。
“下一步,我們將結合農業農村改革新形勢,在已取得成效的基礎上,進一步推動特色種植業、農產品加工業、鄉村旅游業發展,拓展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路徑,釋放發展潛力,加快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為全面實現鄉村振興奠定基礎。”該鎮黨委書記李耀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