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州網訊 近日,記者跟隨“媒體走基層”采風團來到裴營鄉和諧社區,感受社區移民群眾生產生活新氣象。在從城區去往裴營鄉的S248線和諧社區段公路兩側,10余家“丹江魚宴”飯店構成了一道特有的風景。
據和諧社區黨支部書記劉玉林介紹,該社區于2011年8月從淅川縣香花鎮劉樓村整村搬遷至此,移民群眾有在丹江捕魚、做魚的生活習慣,搬來后,部分群眾發揮傳統優勢,做起了“丹江魚”餐飲生意。目前,社區已形成“丹江魚”品牌飲餐門店13家,“丹江魚”餐飲業已成為當地移民發家致富的一大產業。
12月14日,由市移民局組織舉辦的丹江口庫區移民“丹江魚宴”廚師培訓班在御花園酒店開班,來自全市19個移民安置鄉鎮有從事丹江魚餐飲業意愿的106名移民群眾分三期參加了培訓。
在培訓現場,市移民局紀檢組長安慶豪告訴記者,“丹江魚”美食是移民群眾的故鄉記憶,也是他們增收致富的金字招牌。移民遷入我市后,“丹江魚”系列餐飲蓬勃興起,僅裴營和諧社區的13家丹江魚飯店,每天就能接待市內外顧客近千人。
和諧社區金果莊園內“丹江魚宴”經理趙福祿告訴記者,10年前,他在丹江口水庫宋崗碼頭開了一家丹江魚莊,憑借高超的廚藝,生意十分火爆,年收入80萬元左右。
“裴營鄉既不臨江,也不沿河,但只要有頭腦,肯吃苦,新家的日子一定比老家更有奔頭?!崩馅w笑著告訴記者。
近年來,在市移民局的正確引導和積極協調下,在社區干部群眾的不懈努力下,和諧社區先后被評為全省鄉村旅游試點村、全省加強和創新移民新村社會管理試點村、全省“強村富民”示范村、全省生態文明村,榮獲南陽市增收致富一等獎、鄧州市“五好”村黨支部等榮譽稱號。如今,和諧社區已成為我市移民遷安工程中的一張閃亮名片。
在全力打造“丹江魚宴”品牌的同時,社區兩委班子帶領群眾先后成立了肉牛養殖、香菇種植、苗木花卉、蔬菜大棚等五大專業合作社,解決了社區200多人的就業問題。
安慶豪介紹,和諧社區在積極發展經濟的同時,不斷創新社會管理模式,建立了“三會”(52人組成的民主議事會、5人組成的民主監事會、12人組成的民主民調會)組織,凡是上級投入的項目、資金以及養殖場、溫室大棚租賃等村級重大事項,必須通過村議事會、監事會討論決定,讓社區群眾真正參與社區事務決策,共同完善社區民主管理,使干部和群眾之間實現真正的“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