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在裴營鄉玉皇村正在施工的新村部工地上,機聲隆隆,攪拌機、挖掘機正攪拌砂漿和搬運磚石,村“兩委”班子成員也加入忙碌的工人隊伍,幫忙砌墻、送砂漿……
“張書記還在工地上忙啊,都到吃飯時候了,吃了飯再干吧。”看到駐村第一書記張健走來,村民紛紛打招呼。
在全村人看來,這個來自省自然資源廳的干部真了不起,僅僅一年多的時間就讓玉皇村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張健本人也沒有想到,駐村才一年,他與這里的大人小孩、一草一木都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走村入戶訪貧問苦
張健是河南省自然資源廳國土資源開發投資管理中心干部,2017年11月來到玉皇村任第一書記。該村是一個遠近聞名的貧困村,全村共1182戶3785人,殘疾人有61人,集體經濟薄弱,脫貧攻堅任務十分艱巨。
駐村期間,張健堅持吃住在村,每日走遍村莊的巷巷道道、角角落落,第一時間掌握村情民意。在與群眾的密切聯系和日常交往中摸清了“底子”,熟知所有貧困戶基本情況,拉近了和群眾的感情。
玉皇村駐村工作隊隊員楊俊告訴記者:“自從我到玉皇村以來,張書記帶領我們深入貧困戶家中,噓寒問暖,解決實際問題。他本人早出晚歸,甚至忙得顧不上吃飯,經常幾個月才回家一次,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作為省派第一書記,張健始終懷著敬畏和律己之心,從思考謀劃工作、遵從工作紀律、完成工作任務,真正讓村里的干部群眾看到第一書記是想干事、真干事、干實事的。他還積極開展與村干部談心活動,通過溝通交流,引導村干部明責任、知榮辱、講正氣、走正道、有作為。
推動幫扶項目落地
為了給穩定脫貧提供有力支撐,打牢發展基礎,張健以推進實施扶貧項目和扶貧工程為重點,協調推進玉皇村土地整理項目,總投資902萬元,涉及土地整理面積4000余畝。
他積極協調省國土資源開發投資管理中心等單位,為全村新打50米深水井74眼,建成機耕橋39座,新增變壓器11座,架設高壓線4500米,布設地埋線2100米,新修4米寬的田間道路6244米。項目的建成極大改善了全村的生產生活條件,為發展現代農業、促進農民增收、實施鄉村振興奠定了基礎,提高了群眾的滿意度和幸福感。
玉皇村村干部段亞南在接受采訪時表示,自張健書記駐村以來,給村里帶來了很多實惠,修建了文化廣場,修了通村道路,進行了土地整理項目,確保旱能澆澇能排,給農業生產帶來了很大的方便。
真情付出贏得民心
自駐村以來,張健就把自己的全部身心都融進了玉皇村,尤其是村里的學校,更是傾入了他大量的心血。張健特別關注貧困學生和留守兒童,經常組織愛心教育活動,并親自入戶與這些孩子溝通互動、輔導作業。
當得知學校沒有專職體育老師,他便抽出時間到校給孩子們上體育課??吹綄W校體育器材匱乏,多次與原單位溝通協調,給學校申請到了兩萬多元的體育器材。去年10月,張健發現學校大門口和廁所前一下雨就積水,造成師生和家長通行不便,又協調自己單位籌措資金18萬元,組織工程隊為學校修建了下水道、增高硬化了地面。
“張書記非常關心學校教育,他看到學校環境不是太好,說再窮咱不能窮教育,于是就多方籌措資金,對學校環境進行改善,這一次的改善動作非常大,學生、老師、廣大老百姓都看在眼里,由衷地感謝他。”玉皇村小學校長楊綱田話語里充滿了感激。
“自接任玉皇村第一書記以來,我牢記使命,把走訪貧困戶當作常態,及時發現、解決問題,通過經常與村民、貧困戶的交往交流,加深了感情,拉近了距離,使自己真正融入了玉皇村,和村民成為自己人。下一步,我將帶領村支‘兩委’,發展特色農業和畜牧業,以產業促脫貧,讓村子美起來群眾富起來確保玉皇村按照時間節點完成脫貧攻堅任務。”張健樸實的話語中帶著自信和堅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