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曾是黨組織軟弱渙散村,經過他駐村一年多的努力光榮“摘帽”,村黨支部被市委組織部評為“三星級”黨支部;為村里新建了一個體育健身游園廣場,安裝了健身器材,村民健身娛樂有了好去處;協調資金23萬元,整修了村部大院、房舍8間,設立了黨員活動室、閱覽室、圖書室;爭取項目資金12萬元,在村主要道路安裝太陽能路燈40盞……小張閘村黨支部書記張秀義口中的“他”是駐村第一書記寧躍龍。
2017年11月,根據上級統一安排部署,市財政局統籌城鄉發展實驗區財政所副所長寧躍龍被市委組織部選派到裴營鄉小張閘村任第一書記。
回想剛來小張閘村里的情景,寧躍龍很是感慨:小張閘村過去是遠近出了名的亂村,告狀戶還多,村黨組織渙散沒有戰斗力,剛到時,看到村部院墻倒塌,辦公室的門破爛不堪,窗戶有框沒有玻璃,一刮風“哐當哐當”亂響;室內缺桌少椅,院內唯一的一個廁所的墻壁還搖搖欲墜,上個廁所提心吊膽……
寧躍龍沒有被困難嚇倒,“黨組織選派我來為什么?我要干什么?怎么干?”這三個問號成為一個曾經在市直機關從事黨務工作5年的“老黨務”的心病。
小張閘村是2017年市委確定的黨組織軟弱渙散村。為解決這個問題,寧躍龍走遍村里的每一戶,通過民主生活會、黨員談心談話、黨員活動日、星級化黨建等活動,與大家開誠布公地談心交流、統一思想。2018年5月,在裴營鄉黨委的協助下健全了村兩委班子,使村級組織戰斗力顯著增強。
針對村部現狀,寧躍龍向市財政局黨組匯報了情況,從單位辦公經費中擠出10萬元投入到小張閘村,整修了村部,修繕房屋8間,更換了門窗,添置了辦公桌椅,設立了黨員活動室、閱覽室、圖書室,更新了便民服務中心,整修了舊廁所,新建了一個水沖式廁所和村級公務灶,村部面貌煥然一新。
寧躍龍在走訪貧困戶時發現一些貧困群眾洗衣還是用手洗,有些貧困戶家里沒有電視機,他把在走訪中了解到的情況都一一記在工作日志上。隨后他向單位領導作了匯報,多方籌措10萬余元,為19個貧困戶添置了電視機或洗衣機,并對他們的家庭電路、廚房、廁所等進行了改造,贏得了群眾好評。
一次,寧躍龍在走訪時了解到該村不少村民喜歡跳廣場舞,但村里沒有一個文化廣場,一到晚上,村民就結伴到鄰近村邊的省道S248線公路邊上跳舞,很不安全。了解到這一情況后,寧躍龍積極主動將此事匯報給市財政局黨組,2018年12月,在小張閘自然村建成了占地900多平方米的體育健身游園廣場。廣場內建了仿古亭,配備了健身器材,成為村民跳舞健身的好去處。
村民張雷鳴是一名建筑工人,外出工作總是到天黑才回家,因村道沒有路燈有幾次騎車都摔到路邊的溝里,寧躍龍在入戶走訪時了解到此事,他輾轉多次到市農村基層財務管理局匯報,經過積極協調爭取到路燈項目資金12萬元,為村里安裝太陽能路燈40盞。有村民高興地稱贊:“亮堂堂的,跟城里人一樣生活了”。
村民張玉閣的丈夫病故,家中房屋倒塌,2016年被評定為低保貧困戶。她想外出打工掙錢,又擔心家中上小學的兒子無人照顧,寧躍龍知道后,便和支書張秀義多次往返張玉閣親戚家,最終說服張玉閣的姐姐,同意張玉閣的兒子寄養在她家上小學,解了張玉閣的后顧之憂。張玉閣和女兒一起去廣州打工,2018年年底,張玉閣還清了欠款,同年,還被評為“鄧州市巾幗脫貧之星”。
談起現在和今后的工作打算,寧躍龍說:“下一步,我想把村小學閑置房屋進行改造,建設村級文化大院;新建留守婦女兒童驛站,加強愛國主義教育,使小孩子從小就學會愛家、愛國、愛人民,現已購買了石桌、石椅6套等……根據村里五保貧困戶比較多的實際,正積極與市民政部門聯系,爭取資金建設集中養老服務中心,使五保及獨居老人安享晚年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