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營村位于裴營鄉西南部,下轄8個自然村,全村有村民小組16個,共920戶。耿營村兩委班子抓黨建促脫貧,加快培養特色經濟,使全村逐步向多元化方向發展,各項工作平穩推進,村民收入大幅度提高,有力助推鄉村振興。
特色養殖助村民增收致富
來到耿營村慶明養牛場,廠長耿慶明正在給牛添加飼料,一頭頭毛色油亮、體型肥壯正“大塊朵頤”的牛,讓人看著就喜歡。
今年43歲的耿慶明,自高中畢業就外出打工,輾轉廣州、深圳、溫州,十多年來辛辛苦苦積攢了一定的資金,但是一直感覺到不踏實,總有一種在外漂的感覺。
“去年春節回家,支書耿云安見到我說,現在孩子大了,父母也上歲數了。咱們市委市政府鼓勵歸鄉創業,還是回來發展好。”耿慶明說。
在考察了市場后,耿慶明當年三月份就回來了,投資40萬,初建養牛場, 購回30頭西門塔爾子母牛,開始了自產自銷的養牛之路。
耿慶明笑著告訴記者:“當前主要買牛娃,養到500來斤時就賣掉。一年多時間,就已經出售9頭,毛利潤10萬元左右。”
“領頭雁的帶動作用不容忽視,自去年,慶明回鄉發展養殖業,一年間帶動7戶打工人員回鄉養殖。”耿營村支部書記耿云安告訴記者。
以前,耿營村的觀念和其他地方一樣,大家除了靠著一畝三分地討生活,就是丟下老人小孩出遠門打工,看似掙了一點錢,一年來回折騰,終究不安定?,F在在耿慶明的帶動下,耿云叢、耿小靜等6個養牛場逐個建了起來。該村僅養牛一項,全村已經有100多頭,全部為自產自銷的模式,至目前,已出售小牛近百頭,毛利潤上百萬,吸納多余勞動力和貧困戶5人就業。
經了解,今年該村養殖戶的秸稈收集,全村的麥田都不夠,還要到外村去收購??粗恳粋€養牛戶家堆積如山的秸稈垛,才知道來的路上耿支書所說的“今年的秸稈禁燒任務我們村最輕松”的緣由。
農家小超市推動經濟發展
在該村的主干道上,盡管不是集鎮,但是車輛人員川流不息,大小超市一應俱全,音樂聲、人們的談笑聲此起彼伏,儼然一個小市場。
“大伯慢走,有什么需要,您盡管來,一定全力服務好。”在該村的慶有超市,老板耿慶有正在忙碌著同購物的人們打招呼。
閑暇間隙,與耿慶有聊天得知,他在村里經營百貨已有20多年,從當初的代銷點,到如今5000多平的超市,可以說是典型的“滾雪球”式發展模式。偌大的超市里,商品琳瑯滿目,分區分柜擺放得井井有條,購物的人們絡繹不絕。
“超市是前年新建的,總投資300多萬,別看我們這是鄉村,但是現在人們消費水平提高了,交通也便利了,商品只要貨真價實,服務周到,不論距離遠近,誰都愿意來購物。”耿慶有說。
經介紹,這條路兩旁大大小小的超市有四五個,輻射周邊的村鎮方圓不下50公里,僅慶有超市平時的月營業額都在20萬以上。
“去年春節,從年二十三到正月十五,粗略地算一下,毛收入是平時的兩倍。”耿慶有說,我們整條街的超市,一年下來銷售額上千萬。
來到營昊超市,人員往來,經營者忙得不亦樂乎。一個六十多歲的老先生往三輪上裝了三箱雞蛋和一些零碎貨物。“我是文渠蔣莊的,幾年來我就在這里拿東西,物美價廉,待人誠懇。”老先生笑著說。
耿云安介紹,大小超市不僅帶動經濟發展,還吸納貧困戶和剩余勞動力8人就業?,F在營昊超市正在申報電商經營許可,用老板耿英豪的話說,搭上電商平臺,我們的生意就如虎添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