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座主三偏四的傳統屋架院落,經過粉刷美化,既改變了人居環境,也保留了傳統民居特色。”在桑莊鎮雙廟村,該鎮人大主席王海洲介紹說。
金秋十月,丹桂飄香。筆者跟隨桑莊鎮組織的全鎮19個行政村黨支部書記參加的貧困村人居環境觀摩團,走進該鎮雙廟村,映入眼簾的是:道路寬闊平坦,路邊墻壁雪白,墻上噴繪鮮艷,脫貧攻堅漫畫惟妙惟肖,脫貧政策簡潔明了,路燈、下水道基礎設施齊全,綠意盎然的花帶,這些成為該鎮人居環境改善工程中的一道靚麗風景。
新華村“兩委”把全村的人居環境改善作為重中之重的工作,進行了亮化、美化、凈化。該村對主要道路進行統一治理,租用車輛對路肩進行培土覆蓋,對沿線樹木和建筑物外墻涂白粉刷,墻上張貼噴繪,顯眼位置刷寫扶貧政策、科技下鄉、文明建設等方面的內容。門前的空閑地扎上竹竿籬笆,新種的菠菜、香菜、黑白菜等蔬菜,在陽光的照耀下,嬌嫩肥實,著實可愛。該村還對下水道進行清淤改造,延伸安裝路燈,實現了主要路段的全部亮化。如今的新華村,路平燈亮,環境優美,老百姓的幸福指數顯著提升。
李崗村爭取項目資金30萬元,建文化廣場一個,戲臺標致雅觀,游園規范靚麗,風車通道引人注目,院墻干凈整潔,脫貧攻堅宣傳漫畫、標語盡收眼底,得到了觀摩團的一致稱贊。
田營村文化廣場寬暢大氣。“電子大屏幕每天早晚堅持播放科教文衛節目兩個小時,村里的男女老幼吃過晚飯三五成群,到文化廣場跳舞的跳舞,唱歌的唱歌,還能打乒乓球,下象棋,著實活躍了群眾的文化生活。”田營村黨支部書記魯金勝說。
“新華、雙廟、李崗、田營這四個村只是桑莊鎮人居環境改善工作中的一個縮影,全鎮19個行政村,自10月初以來,鎮村干部團結一致,放棄國慶節假期,全鎮日出勞力1000余人,啟動大中型機械100余臺,拆危險房1000余間,整修道路50余公里,粉刷墻壁50000余平方米。”王海洲如是說。
觀摩總結會上,該鎮黨委書記王萌要求,人居環境改善工作要持續堅持做到四個一:一通即路通、一凈即房前屋后干凈、一規范即雜物堆放規范、一能即能長期保持環境優美。
環境優美心舒暢,致富路上凱歌響。引導群眾發展特色種植業養殖業,讓部分群眾先富起來的同時,全鎮各村“兩委”想到的是如何讓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爭取小康路上不撇下一人。各合作社積極吸納貧困人員入社,貧困群眾通過扶貧小額貼息貸款等入股分紅,貧困戶還能去合作社打工增加收入。
光靠輸血不能解決根本問題,還必具備造血功能,依靠扶貧好政策,貧困村雙廟、李崗、田營、新華村分別建成了光伏發電站,村集體有了收入,貧困群眾也得到了紅利。
環境改善持續建,美麗鄉村映眼簾。干部群眾齊協力,脫貧路上戰正酣。桑莊鎮廣大干部群眾正譜寫著一曲曲景美民富的時代新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