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州網訊 日前,“一園一館一會一刊”在桑莊鎮啟動。
該鎮黨委書記萬洪志告訴筆者:“實施此項工程的目標是打造進士名村,彰顯桑莊文化品牌,挖掘鄧州歷史文化內涵,填補村級文化有‘文’無‘物’,有‘物’不‘護’的空白?!?BR>
桑莊鎮實施的“四個一工程”即:重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高家進士陵園”,將其打造成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籌建一處“村級民俗文化博物館”, 以清同治十一年(1873)四月十七日,同治皇帝敕四道圣旨授封、贈封高氏家族男、女15人以及“一門5進士7舉人”的文化遺產為主題,力爭該館建成后成為中國村級博物館第一村;成立一個“鄧州市桑莊鎮高叔祥研究會”、編輯一份“高臺鳴琴”期刊,以此傳承弘揚“一門五進士”良好的家風、學風、政風、德行,使之與習總書記的執政理念相映照。
據《福建通志》記載:清政府治理臺灣212年,有133名官員任臺廈道、福建巡臺灣道、臺灣知府、省長,其中河南籍軍政要員11位。高叔祥是清政府治理臺灣的第62任知府、嘉慶年間第4任知府。因政聲頗佳,奉詔升遷時當地百姓請畫家繪《攀轅圖》、唱《攀轅歌》相送。高叔祥(1750~1807),字業瑞,號菊圃,鄧州(今鄧州桑莊鎮尹集村)人。自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至光緒二年(1876),高氏家族先后考中舉人7名、進士5名,被譽為“百年四代進士村?!?BR>
4月1日下午,由民政局注冊的“鄧州市桑莊鎮高叔祥研究會”正式成立。該會在籌備成立過程中,得到了市有關領導及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