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剛接到工作通知那一刻的激動心情,高鐵真的要落在我們鄧州了,要在我們鎮的行政規劃區內設立站臺,這可是咱鄧州人民可喜可賀的事,同時也為桑莊鎮帶來了很多發展契機,我們要在這里轉向一個新的發展歷程了。”近日,桑莊鎮副鎮長王巖講起鄭萬高鐵感觸頗深。
2016年4月末,鄭萬高鐵全線開工,涉及桑莊鎮東區田營、格東湖和湖堰三個村莊;王巖作為桑莊鎮東區管理區書記,三個村全在她的負責范圍之內。當時已有身孕的王巖從勘界、清點、賠償到善后,親力親為。
“第一步是勘界、清點。群眾要的是實事求是,你認真對待他們的每一寸土地,他們也會配合,所以我們每一家每一戶都測量得很仔細。其中有一戶老大爺很認真,我們從紙上畫圖定點,到進地實際測量反反復復不下五遍,直到他滿意為止。”王巖說,這些細節都深深印刻在她的腦海里。
測量期間,王巖和管理區的同志們跟著測量隊反復奔走于桑莊鎮高鐵段區,配合上級相關職能部門仔細丈量著每一寸土地,記錄所涉及的林木、經濟作物、坑塘、房屋等,耐心細致的協調群眾提出的任何問題。
李某是桑莊鎮湖堰村人,因他的占用地里面種有樹木,樹木的賠償是按照直徑大小確定年限,關于樹直徑測量的問題,李某與測量隊發生了爭執。經過多次調解無效的情況下,王巖開始轉變工作方針。“舍近求遠,我先是找到李某的親朋好友,讓他們組團進行勸說,但效果不理想,有些地方不能達成共識,于是我想到他遠在外地的兒子,主動與他取得聯系,并把目前的情況和政策進行詳盡的解說。”王巖說,她的曲線救國方案最終取得實效,次日下午,李某主動到她辦公室了解政策,協商解決方案。
拆遷過程中,這樣的案例數不勝數。王巖經常隨著拆遷小組深入村組查閱第一手資料,反復做群眾工作,宣傳拆遷政策,每天都是早出晚歸。憑借著對拆遷政策的熟練掌握,對群眾利益的真心維護,對困難和險境的機智應對,一次次化解難題,一次次推動工作,在這平凡而又艱難的拆遷工作中她付出了很多。
“王鎮長在工作中盡心盡力,給村民講政策時不形式化,用通俗易懂的話語讓村民感受到鎮政府確實在給自己謀取利益最大化,大部分村民經過調解都會順利同意征遷。”該鎮雙廟村村支書魯豐珍如是說。
為了做好征遷過程中政策的宣傳員、協調員,王巖經常走村串戶,到每家每戶家中用最親民、最實在、最樸實的話語向村民講解征遷政策。有的民眾因為政策認知有偏差,到她辦公室出口不遜甚至拍桌子踢板凳,王巖也會不厭其煩地費盡口舌逐個解釋,始終堅持以理服人。“在我看來只有一心為村民的利益考慮,讓村民參與到拆遷的每一個過程,才能保障和諧拆遷、征地。”王巖說。
“王鎮長,有部分村民在田營村紅線內搶栽金銀花,以拉高自己的賠償金額。”晚上九點,剛剛到家王巖接到鎮里來的電話,顧不得安置家里的小孩,立即和鎮里幾名同事一起趕到事發地,面對當事人的不理解和阻攔,王巖沒有直接強行作業,立即反問他:“你現在只想著怎么增加你的賠償額,但是你知道這件事再繼續發酵下去的后果嗎?現在這樣做已經上升到騙取國家利益,這樣的罪名你能擔待得起嗎?你之前的賠償可能會隨著這次事故一起化為烏有……”聽到這個后果,剛剛還氣焰囂張的當事人立馬心平氣和的進一步詢問政策,并同意清除。“村民工作的復雜性決定了要想把工作做好,必須耐心細致,堅持不懈。拆遷牽涉到每一位村民的切身利益,不同的家庭不同的情況,具體問題需要耐心地具體分析解決。”王巖回憶起當時的情況還記憶猶新。
今年12月1日,鄭萬高鐵正式通車,王巖作為建設過程有突出貢獻人員之一受到了表彰。“我其實只是做了一名黨員、一個基層干部應該做的事,什么表彰都沒有群眾的肯定實在,百姓的笑臉才是最美的獎牌。”王巖笑著說。
王巖近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