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上旬,新冠疫情形勢剛剛好轉,桑莊鎮仝砦村的110盞太陽能路燈安裝就位,村里的夜晚亮了,全村人再也不會因為晚上出門,看不清道路而抱怨了。
“這110盞路燈,是遠在廣東的村民楊志強的功勞。多年來,他在外創業成功,時刻牽掛家鄉,不僅為村里脫貧攻堅工作出錢出力,而且總是抽空回來,為村容村貌的改善慷慨解囊。這些路燈,楊志強一次性拿出來30萬元,被村民們稱為愛心燈。”仝砦村黨支部書記司朝陽說。
司朝陽所說的楊志強,是仝砦村人,1998年外出務工,歷經20多年的拼搏,如今已是廣東東莞皮具有限公司的董事長。公司主要加工制作錢包、男女手提包、皮衣等產品,產品30%在中國市場銷售,70%銷往越南、新加坡、泰國、柬埔寨等國家,現有流動資金2億多元,年產值達5億元。
今年1月16日的凌晨4點,楊志強從廣東乘飛機返回生養他的仝砦村,慰問村里29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看到聞訊趕來的鎮人大主席王海洲、紀委書記辛軍和副鎮長張劍,楊志強說:“前一周就訂了機票,昨天晚上夜不能寐,歸心似箭,生怕誤了大事,一下飛機,就急忙趕回來了。”當他把慰問品一一送到貧困戶手中以后,他動情地說:“今年公司擴大了規模,增加4個車間,需要新增工人1000多,村里誰家只要愿意去的,無論是貧困戶,還是一般戶,我都歡迎,適應在公司務工的留下來,不適應的,我會安排公司再把大家送回來,路上所有的花費全包在公司身上。”
楊志強說到做到,受疫情影響,本村有意去他公司務工村民受阻,2月20日,經疫情防控部門允許,楊志強按照疫情期間有關科學有序組織復工復產有關規定,“點對點、門對門”用專車接8名村民到公司上班。
聽說記者是來仝砦村了解楊志強的,已經81歲的貧困戶王清成拉著記者的手說:“志強這孩子,你們真應該好好宣傳宣傳,無論是什么節日,他都會給我們貧困戶送錢送物慰問,特別是每年春節,他總會想辦法回來,與我們聊家常,解決實際困難。”
“一個人偶爾做好事,并不奇怪,而志強這孩子一堅持就是10年,確實不易。對家鄉、對我們這些貧困群眾,他盡心盡力。僅我們家,這么多年,他就資助了上萬元。”72歲的貧困戶袁根奇說。
“志強致富不忘鄉鄰,在村里口碑很好。近五年來的建檔立卡貧困戶,他都會購買生活物品,發放紅包,一家也沒有落下,為村里公益事業、脫貧攻堅工作獻計獻策、捐款捐物累計超過60萬元。”司朝陽補充道。
“家鄉永遠是我的根,能夠為自己的家鄉辦點事,也是我的榮幸。如果家鄉需要,我會長久堅持下去,直到幫助所有貧困戶擺脫貧困,過上幸福生活。”4月20日,當記者和遠在廣東的楊志強通話時,他說。
據楊志強介紹,他現在正在考慮為村里修建主要干道的事情,他已經聯系了仝砦村所有在外務工或經商的成功人士,準備捐資200萬元,徹底解決仝砦村村民出行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