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的三座平房粉刷得潔白明亮,寬敞的院子內規范有序地栽植了風景樹和花草,貧困老人在空調房里看電視,涼爽宜人。這就是桑莊鎮陳堂村貧困群眾集中供養的幸福大院。
該幸福大院住室人均21平方米,安裝了空調,配備了電視、桌椅、床和衣柜,一日三餐不重樣。年過七旬的老人許永山摸著干凈整齊的被褥感慨地說:“過去發愁一天三頓飯,現在天天像過年!”
像這樣建有幸福大院的村在桑莊鎮就有8個,目前已入住貧困群眾138人。
脫貧攻堅進入了攻城拔寨的階段,喪失勞動能力的“老貧戶”孤寡老人一直被政府掛在心上。在調研和論證中,桑莊鎮反復征求村組黨員干部和群眾代表以及轄區內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新鄉賢們的意見,決定采取上級撥一點、鎮財政投一點、企業捐一點、村委籌一點和群眾集一點的投資方式,鼓勵各村因地制宜建起“幸福大院”,引導支持喪失勞動能力的貧困群眾和孤寡老人入住,實行集中供養。統一管理資金,配備家電設備和醫療診所,在美化環境的同時還配備健身器材等,達到了住有所居、用有所需、病有所醫、老有所養。
在該鎮周莊村,村黨支部書記王海明告訴記者,村里建起了3.5畝大的“幸福大院”,劃撥了2畝菜地,配備了志愿者服務隊,集中供養了18名貧困群眾,他們的幸福感、安全感、滿意度明顯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