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鎮以村“兩委”換屆和“軟弱、渙散村”整治為抓手,從致富能手、農民合作社負責人、優秀企業家、返鄉創業者和退伍軍人中選拔優秀人才擔任村黨組織書記或“兩委”成員,提高村干部的整體素質和工作能力;探索通過“逐村觀摩、整鄉推進”活動和“雙評”激勵機制,對發展較好的村確定為村集體經濟發展試點,支持扶持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基金160萬元;借助土地“三權分置”機遇,各村分別成立勞務、農機服務等公司或合作社,服務新型經營主體,增加農民收入。
該鎮緊抓我市成立一二三產業發展示范區的機遇,通過“支部+合作社(企業)+金融+貧困戶”的形式,壯大村集體收入。引進涉水農業、扶貧車間、合作社等,積極開展技術培訓、加工銷售等,為新型經營主體提供社會化服務,激發群眾發展經濟的積極性,助推了村級集體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