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湍河街道,花紅柳綠,滿目青翠。
看!在市產業集聚區,工人們在車間穿梭;在田間地頭,村民們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在農戶院落旁,改廁改圈,熱火朝天;在社區,幫扶干部忙于入戶走訪幫扶;在村莊,“大喇叭”正播放脫貧攻堅政策知識……
自全市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湍河街道以精準扶貧、脫貧為總攬,攻堅克難,在波瀾壯闊的脫貧攻堅戰場上,始終有黨組織的聲音在回響,始終有黨員的身影在忙碌,始終有黨的旗幟在飄揚。
打造脫貧攻堅“火車頭”
“村里隨處可見的標語牌是我們的指路明燈,每過一段時間都要更換新的內容。像這樣的標語,班子成員都牢記于心。”白莊社區黨支部書記周歐蓮向記者介紹。
“做率先發展的帶頭人,當人民群眾的貼心人”“扶貧先扶智,治窮先治愚”……記者在白莊社區村委會看到了很多這樣的標語。
打贏脫貧攻堅戰,選優配強帶頭人是關鍵。湍河街道通過建設好村級黨組織帶頭人、幫扶責任人、駐村工作隊員“三支隊伍”,全面落實街道、村和貧困戶三級責任體系,實現對貧困戶幫扶全覆蓋。
該街道通過重實績、看能力、嚴把關等舉措,配齊配強社區“兩委”班子隊伍;組織扶貧干部參與各類學習培訓,先后通過“微黨課”學習和“投身脫貧攻堅,爭當攻堅先鋒”的主題黨日活動,將脫貧政策宣講、重點工作如何推進、集體經濟發展等課題納入組織生活,使幫扶責任人對貧困戶的幫扶情況做到“一口清”。
針對履職能力不強、不擔當不作為、影響整體戰斗力的干部,通過“派、調、換、撤、配”等方式,將政治素質高、工作能力強、業績突出的干部派到脫貧攻堅第一線。
“自‘學黨章、戴黨徽、亮身份、樹形象’工作開展以來,黨員明爭暗賽,學習積極性越來越高,每月雷打不動的黨員活動日,各個社區從最初的參與人數少、遲到多,到現在的無一人缺席,全街道26個黨支部擰成了一股繩,卯足了勁要夯實村集體經濟,讓村民過上好日子。”該街道辦事處主任劉奇說。
引領貧困群眾“奔小康”
“去年3月,在幫扶干部的介紹下,我到明珠湖做環衛工,每天工作8小時,月收入一千多塊錢,還能照顧家庭和孩子,我很感激。”正在明珠湖給花草澆水的白莊社區貧困戶姬飛告訴記者。
“市里幫我聯系了圣新源公司,協調了一臺縫紉機送到我家里,每天上午我在豪門百貨打工,下午在家做帽子,每月有幾千元的收入,脫貧不愁啦。”白莊社區貧困戶張曉高興地說。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該街道聯合市產業集聚區開展“手拉手、心連心,共同脫貧奔小康”幫扶活動,讓企業與貧困戶結對子,為貧困戶送去技能培訓和就業崗位;采取“志智雙扶”舉措,通過“黨建大喇叭”和給每戶發放集扶貧政策解讀、革命歌曲、經典戲曲為一體的“政策宣講機”,送文化下鄉、送電影下鄉等群眾喜聞樂見的宣傳形式,補齊貧困戶“精神短板”;制定并實施《湍河街道辦事處貧困戶環境衛生考評激勵機制》,嚴格按照“三凈三無一眼凈”和貧困戶居家環境“五凈”標準評定打分,貧困戶可以憑分值去“愛心超市”免費換取生活物品,激勵他們靠自己脫貧。
該街道堅持運用“四議兩公開”工作法進行民主評議,全面實施“四化雙評”,將“互聯網+黨建+脫貧攻堅”融入基層治理中,在科學劃分的170個網格中,融入市級959個民生服務網上辦理事項。截至目前,共受理網上服務事項22679件,辦結22487件,辦結率達99%。
精準扶貧斬窮根,黨旗飄處力無窮。如今,在湍河街道這片熱土上,基層黨組織生機與活力凸顯,黨員干部正以干事創業的熱情、動真碰硬的豪情、奮發有為的激情,全力以赴為打贏脫貧攻堅戰貢獻力量。
“我們堅持工作向脫貧一線聚焦,資源向脫貧一線聚攏,力量向脫貧一線聚集,將黨的組織優勢轉化為扶貧優勢,將組織活力轉化為攻堅動力,推進基層黨建和脫貧攻堅深度融合,同頻共振,讓黨建促脫貧取得更好實效,讓貧困群眾早日過上幸福生活。”該街道黨工委書記劉新明說。
白莊社區貧困戶張曉在家做帽子
白莊社區貧困戶姬飛在明珠湖給花草澆水
丁屯社區的文化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