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大農民朋友們,焚燒秸稈不僅破壞土壤表層中的微生物,可能會燒壞電纜、樹木、莊稼,而且會嚴重污染大氣環境,甚至引發火災,危及人民群眾的生命和財產安全……5月28日,在湍河街道辦事處,當時鐘指向中午12點整,該街道大喇叭就開始“高調”廣播了,宣傳秸稈禁燒信息,聲音洪亮,回蕩在大街小巷。
走進該街道辦公室,工作人員王倩正端坐在電腦前,主機上插著一個U盤,他告訴記者:“大喇叭播放的內容都在這里面。播放內容有禁燒政策、快板、音樂等。每天早中晚循環播放3次,群眾不管是在哪個地方,無論是坐在家里,工作在田間地頭,或是行走于大街小巷,只要喇叭一響隨時隨地都可以聽到焚燒秸稈的危害、秸稈綜合利用的好處。”
百鳥鳴耕碧野黃,背天叩地麥收香。 連日來,我市進入“三夏”模式,金色的麥浪在田間翻滾,農民們忙著收割、曬糧,一派喜悅的豐收景象。為扎實做好秸稈禁燒工作,湍河街道進一步提高群眾的法治意識,不斷擴大農村法治宣傳教育面,創新普法形式,利用“平安大喇叭”廣播設備,向農民群眾宣傳《大氣污染防治法》《環境保護法》等法律法規,讓廣大村民充分認識到秸稈焚燒對人體帶來的危害,秸稈綜合利用的好處,為秸稈禁燒工作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大喇叭以前是我們農村主要的信息傳播工具,隨著電腦、手機等電子用品的廣泛普及,大喇叭漸漸被遺忘了?,F在麥收又用上了大喇叭,只要喇叭一響,村民都會停下手里的活兒,聽一聽最新消息,這種宣傳方式接地氣,老百姓喜歡。”該街道槐樹社區工作人員屈麗告訴記者,村里的大喇叭每天早中晚分3個時段定期開播,禁燒政策、農業領域專家講座、戲曲歌曲等內容滾動播放。
槐樹社區村民陳平聽了廣播高興地說:“每天聽廣播,禁燒政策都牢記到心底了,專家講的知識也通俗易懂,很接地氣兒,邊干活、邊聽政策,還能學技術,十分實用。你聽,村里的大喇叭又再喊了。”
秸稈禁燒,宣傳先行。湍河街道采取動靜結合模式助力禁燒,組織工作人員和宣傳車輛走村入戶開展秸稈禁燒宣傳,“秸稈只要利用好,增加收入又環保”“禁止秸稈焚燒,留住碧水藍天”等一系列醒目的標語懸掛在轄區主要路口和重要位置;在轄區所有社區全天候用大喇叭循環播放“致農民朋友的一封信”,使群眾既能看得到,更能聽得到,對秸稈禁燒的宣傳內容入腦入心。
該街道黨工委書記劉奇介紹,自大喇叭廣播運行以來,在傳播黨的聲音、宣傳教育群眾、配合中心工作、落實惠農政策、組織應急動員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街道把“村村喇叭響起來”作為實現脫貧摘帽、全面小康和鄉村振興的一個重要抓手,轄區所有社區已實現大喇叭全覆蓋。“喇叭雖小,但作用很大,它是宣傳政策的‘大陣地’、傳授科技知識的‘大平臺’、倡導文明的‘大講堂’,讓群眾隨時隨地都能聽到黨的聲音。在目前的三夏階段,大喇叭不僅‘響’出特色,也‘響’出了質量,群眾都非常支持秸稈禁燒工作,效果很明顯,有力地推動了街道秸稈禁燒工作的開展。”劉奇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