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開,萬物復蘇。眼下在小楊營鎮,鎮村干部、幫扶人、第一書記深入各村,(社區)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開工復工、扶貧攻堅、環境整治工作正如火如荼地全面展開。
“今年,小楊營鎮繼續牢牢把握黨的建設高質量,深化‘四議兩公開’工作法,通過‘雙評’帶動黨員干部奮勇爭先;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形成高鐵片區、觀光農業區、林下經濟區、水產養殖區和集鎮中心區五區聯動;以雙基、雙業、雙貌、雙扶四場硬仗為載體,扎實推進脫貧攻堅工作;進一步修整村內道路,以‘雙有’(有特色產業和集體經濟、有村級游園和文化廣場)村創建為載體,推動基礎設施建設,努力開創小楊營經濟社會發展新局面。”小楊營鎮黨委書記丁如意說。
環境整治靚鄉村
“村村通了水泥路,路燈照亮家門口,垃圾每天有人清理,現在的生活條件真是越來越好了。”小楊營鎮白廟村群眾宋建中說。
去年以來,小楊營鎮依托“美麗鄉村”建設,對街道進行重修、綠化、美化、亮化,新修下水道7000余米,鋪設彩磚3.8萬余平方米,安裝護欄1500余米,新建公廁2座、垃圾中轉站1座,安裝路燈200余盞,栽植風景樹500余株,集鎮形象得到了顯著提升。
此外,高標準建設集鎮中心游園,成立集鎮環境監察大隊,配備垃圾箱200余個,運輸車輛100余臺,灑水車1輛,垃圾中轉站1座,垃圾填埋場1個,拆除違規擺攤(棚)20余處,有效實現了集鎮的常態化、動態化管理。
在環境整治中,該鎮重拳出擊,共查處散亂污企業59家,整改畜禽養殖企業17家,對一家養雞場場主拘留處理;拆除燃煤鍋爐5座,拆除商砼站2座,收繳煤爐185個。嚴格落實“河長制”,對全鎮河流開展“地毯式”排查,查出排污水口9個,全部予以封堵,有效保證了轄區河道暢通潔凈。
付出就有回報,努力就有成果。在該鎮黨員干部群眾的不懈努力下,該鎮被命名為“省級生態鄉鎮”,平安社區和安眾村被評為“省級生態村”。
特色產業強鄉村
在該鎮黃志牧業溫室大棚,記者看到,工人們正在對種植的特色水果進行管理。“多虧鎮里幫我們流轉土地,配套基礎設施,支持我們發展現代高效生態農業。”黃志牧業相關負責人介紹。
近年來,黃志牧業率先在我市打造“以種豬擴繁、生豬養殖為基礎,以清潔能源生產利用、有機蔬菜種植、水產品養殖、農畜產品深加工和運輸業為一體”的循環經濟模式,特色做法吸引了外地多家企業前來取經學習。
在黃志牧業的帶動下,小楊營鎮涌現出了興華合作社、天農養殖場、楊高遠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60余家,吸納了當地眾多群眾參與合作社種植養殖,增收致富。
3月20日,記者在小楊營鎮興華種植合作社看到,社員張相亭正操作拖拉機整理田地。“去年我種了5畝地的小辣椒,賣了近40000元。今年我打算擴大規模,再增加幾畝。”張相亭說。
為增加產業發展后勁,小楊營鎮依托農產品及勞動力資源豐富的優勢,創新提出“以商招商、以情招商、以友招商”模式,圍繞市委確定的“汽車及零部件、紡織服裝、食品加工”三大產業發展目標,著力引進一批優質項目。同時,以安眾、磚橋等村為核心,打造以花生油加工為主的糧油生產集散地,切實把國家政策變成“真金白銀”。
“兩業”并舉富鄉村
“農忙的時候在地里干活,不忙的時候在帶貧車間上班,再也不用出門打工了,在家門口就能掙錢養家。”在東樓村頭飾手工作坊上班的村民常瑞勤開心地告訴記者。
近年來,小楊營鎮堅持把“兩業”(產業就業)攻堅作為脫貧攻堅工作的重要舉措,按照“觀摩評比、政策引領、典型帶動”的工作思路,扎實推進“兩業”攻堅工作,成效明顯。
為促進產業發展,該鎮每個季度都要開展一次村級產業觀摩活動,對觀摩中獲得前三名的村獎勵辦公經費3000元,排名第4名至6名的村獎勵辦公經費1000元。對排在后三名的村全鎮通報批評,對連續兩個季度位列后三名的村,約談村支書和脫貧攻堅責任組組長。
“通過觀摩,讓各村學先進、找差距,通過評比獎懲,督促各村動腦子、想辦法,充分調動了各村開展‘兩業’攻堅工作的積極性。”丁如意告訴記者,“兩業”觀摩極大地激發了各村兩委班子干事創業的勁頭,目前“兩業”發展勢頭越來越好。
據鎮扶貧辦主任肖威鵬介紹,該鎮對帶貧企業在吸納貧困戶務工、技能培訓、貧困戶年收入達標等方面嚴格落實相應的獎勵政策。各村帶貧企業(車間)每吸納1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就業,并簽訂長期(半年以上)勞務協議,鎮政府一次性獎勵帶貧企業(車間)300元;在帶貧車間務工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個人年度務工收入超過5000元的,憑收入證明,鎮政府獎勵帶貧車間300元。
目前,小楊營鎮已建成扶貧產業園區1個,打造帶貧加工點13個,創辦帶貧合作社11個,直接帶動120名建檔立卡貧困群眾實現就業,人均月增收1500元以上。
“汗水澆灌收獲,實干篤定前行。2020年,我鎮將緊緊圍繞市委‘一抓三突破’發展戰略,堅持以項目建設為抓手,進一步激發人口、交通、土地、文化、水資源等優勢,補齊發展短板和缺項,破除發展瓶頸制約,全力推動小楊營經濟社會發展實現新突破。”丁如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