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早晨五點多,太陽剛露出頭,很多人還在睡夢中,但在腰店鎮夏樓村,郭庭叢和妻子趙金榮已在屋里屋外忙碌著,倆人配合十分默契,不一會兒就將一車豆腐裝好,妻子趙金榮迅速上車疾駛而去。
采訪郭庭叢,源于該鎮夏樓村干部的一句話:“我們村的一戶貧困戶的日子過得很紅火!”貧困戶?日子紅火?這引起記者強烈的好奇心,想去一探究竟。
走近郭庭叢家,看著眼前寬敞、高大的房屋,他家是怎么被評定為貧困戶的?
郭庭叢和妻子都是70年代末的人,是家里的主要勞動力,之前二人在外打工,憑著吃苦踏實能干,收入很可觀,回家蓋起了兩層小樓,一家人也算是步入小康生活。
天有不測風云,郭庭叢患上了糖尿病,且糖尿病并發癥嚴重,根本干不了重活,妻子還需要照顧他和孩子、老人,也沒有收入來源,再加上常年吃藥,不僅一家6口人的生活就成了難題,而且還欠了不少外債。2017年,他家被評定為貧困戶。
“先不說老人、小孩、我看病需要錢,就‘貧困戶’這個身份,就讓我很難受,自己都覺得抬不起頭。”郭庭叢告訴記者。
于是,不愿意坐以待斃、不想人生就這樣渾渾噩噩度過的郭庭叢多次找到村干部和幫扶責任人,想找一條門路,解決家里的現狀。
郭庭叢四處打聽致富門路,看到豆芽和豆腐的市場需求量大,家家戶戶都離不開,而且投入也不大,就想從這里入手。他多處學習豆腐和豆芽的技術,覺得自己可以干,但設備投入資金沒著落。
在得知郭庭叢的困難和想法后,村干部、幫扶責任人便想方設法為郭庭叢解決難題。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終于為郭庭叢申請到5萬元的小額貸款,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2018年3月,郭庭叢的黃豆生芽機正式轉動起來,豆腐燒鍋也熱了起來。
每天晚上泡豆、換水、裝筐,凌晨5點起床打漿、燒鍋、壓制、成型、裝車,郭庭叢和妻子雖然辛苦,但樂此不疲,因為這是他們生活的新希望。
柔弱、瘦小的趙金榮也是一個能吃苦的人,因為丈夫郭庭叢不能干太重的活兒,所有活她都積極去干。不僅制作過程給郭庭叢當幫手,賣豆芽、豆腐的活也全靠她一個人,每天上午她拉著一車豆腐豆芽趕集串鄉,下午還要再裝一車去城里賣。
“我愛人真的很能吃苦,不管天再冷再熱,她從來沒耽誤過一天,從開始不懂售賣,到現在可以大聲吆喝,一切全指望她。”不善言辭的郭庭叢滿懷愧疚地說。
“付出一定會有收獲”。這句哲理在郭庭叢夫妻二人的身上展現得淋漓盡致。因為二人肯吃苦,制作豆芽豆腐用的豆子也都是精挑細選的,再加上手工制作的豆制品,很受群眾歡迎,銷量也很好,收入很可觀。2018年12月,郭庭叢一家光榮脫貧。
“郭庭叢夫婦二人很吃苦能干,我們都相信他家的生活面貌一定會改變,也一直在鼓勵他們,沒有戰勝不了的困難,只要肯干!”說起郭庭叢一家,他的幫扶責任人市污管辦工作人員馬琳連連豎起大拇指。
談起對未來的規劃,郭庭叢也信心滿滿:“接受別人的幫助只能是暫時的,自己努力才能真正挺起腰桿。下一步,我準備擴大規模,等我的業務做大了以后,我還想幫助其他貧困戶,讓他們到我這里幫工、學技術,大家一起致富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