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州市張村鎮農民李金鵬在外企打工,以誠信贏得了外商的信任。返鄉后,他在外商的幫助下創辦了木質地板磚廠,產品銷往美國等地,年創稅利達40余萬元。談及創業成功的原因,李金鵬感慨萬端地說:“外出掙錢‘誠’為先,要想致富‘信’為本!”
目前,鄧州市像李金鵬這樣靠誠信取得事業成功的打工者已有5000多人,他們返鄉創辦、領辦企業110多家,年創產值8.2億元,為家鄉牽線搭橋引資聯辦企業達300多個。
鄧州市每年有近10萬人外出打工。我市在實踐中認識到,每個外出務工人員的形象,都代表著鄧州市民的形象;每個外出務工人員的素質,都直接影響到鄧州市的信譽。于是,我市以黨校、職業學校為陣地,抽調法院、公安等部門干部對外出務工人員進行《合同法》、《民法通則》等法律知識培訓,提高法制觀念;在打工隊伍中廣泛開展“公民道德規范”教育,倡導以德致富、以誠掙錢,引導打工者樹立起“誠信”的道德觀念;開展“我為鄧州增光彩”、“爭當務工好模范”等爭創活動,同時給為鄧州增光的外出打工者以精神、物質獎勵。1998年我市十林鎮青年孫天帥在外企打工時,為維護國家和中國人的尊嚴,寧肯丟了工作也不給韓國女老板下跪,在全國引起強烈反響。鄧州市將其當做典型在打工人員中大力宣傳表彰。
鄧州市打工人員素質的提高,贏得用人單位的信任。據統計,我市每年都有2萬名外出打工人員受到表彰,已有1300名務工人員成為深圳、佛山等地的市民。我市連續3年勞務輸出凈收入超過5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