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構林鎮后張村,幾乎每個村民的手機里都存著村衛生室醫生劉長成的號碼——不管什么時候,無論刮風下雨,白天黑夜,只要一個電話,他隨叫隨到,從不推辭。行走在鄉村的27年里,他用步履詮釋著濟世情懷,用行動演繹著醫者仁心……
劉長成,構林鎮后張村衛生室村醫,自1992年從鄧州衛校畢業后就回村當起了鄉村醫生。27年過去,轉眼他已經快年過半百……27年的時間,把一個剛剛畢業的青春少年變成一位經驗豐富的“老醫生”。時光改變的是他的年齡、容貌,不變的是他那顆守護百姓健康的心。2018年,他被市衛計委評為“最美鄉村醫生”榮譽稱號。
對待村民像家人
在后張村的健康扶貧工作中,劉長成擔任了后張村家庭醫生團隊的隊長,他對后張村每個貧困戶的情況都了如指掌,每月都定期到貧困戶家里走訪,宣講健康扶貧政策,對因病致貧患者進行免費健康體檢。后張村建檔立卡貧困戶慢性病38人,全都辦理了慢病卡,享受了慢病報銷政策;大病患者2人,全部實行了分類救治。2018年該村因病致貧的16人在他的幫助下成功脫貧。
2015年1月,貧困戶村民王正蘭夫婦在外地務工,7歲的兒子王立冬由其年邁的爺爺奶奶照看。一天下午,小立冬在家門前滑滑板車時突然摔倒,造成股骨頸骨折,需要馬上送醫院治療。劉長成接到小立冬爺爺電話求救后,立即趕到他家里,簡單處理后,找了一輛車親自將小立冬送到了35公里外的城區醫院治療。因術后愈合不好,需高額醫療費用,劉長成發動群眾捐款,同時將此事積極上報政府,爭取政策照顧,讓其在繼續診治過程中不因支付不起醫藥費而放棄治療。
2018年9月的一天,村里的建檔立卡貧困戶魏喜皂,夜里10點多突發急病,劉長成知道后立馬趕到他家,經過及時救治和護理,使他轉危為安。此后,他每天再忙也要抽空去魏喜皂家里看望兩次,有好幾個晚上都住在魏喜皂家里,為他送水送藥,照顧他直到康復。
提高技能更好服務村民
作為一名基層醫務工作者,劉長成深知要想更好地為群眾服務,就必須不斷提高自身業務水平,適應新形勢下新的需求。為此,他經常在百忙之中,積極主動參加各級醫療衛生部門組織的各類技能培訓,努力學習掌握農村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治技術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能力,不斷更新和充實自己的業務水平。
多年來,他深知除了為百姓提供日常醫療服務,還要抓好農村公共衛生工作,只有做好公共衛生、疾病預防工作,村民才能少生病、不生病。他利用村民空閑時間為大家進行健康知識講座,宣講健康素養66條知識,對部分慢性病患者定期進行個體化健康教育。他還為每個村民都建立了健康檔案,實行動態管理,凡在村衛生室診治過的病人,接診記錄都及時輸入公衛系統,這樣該病人不管到哪里就醫,隨時都可以看到之前采取了哪些治療措施,極大地方便了病人治療,同時也實現了同地區之間的醫療資源共享。
村民張立凡患血友病,因沒有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關節嚴重變形,重度貧血,行動不便。劉長成一邊學習研讀血友病治療方法,一邊主動幫他聯系上級醫院。同時還想盡辦法找門路幫他打聽特效藥的信息,聽說鄭州市某醫院有第8因子能夠治療他的病,便托關系幫他買回來試用??吹綇埩⒎策@幾年因病拖累得全家窮困潦倒,劉長成又幫他申報了大病救助,大大減輕了他的家庭經濟負擔。
從醫以來,劉長成嚴格遵守醫生職業道德,他常說:“能吃藥就不打針,能打針的就不輸液,村民掙錢不容易,盡量讓村民們少花錢把病治好,身體也少受罪。”
從醫20多年來,劉長成始終把村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把治病救人,救死扶傷作為自己的光榮使命,他用精湛的醫術,為病人除疾驅病,排憂解難,為后張村村民筑起了一道“健康長城”。如今,他仍然每天奔波在后張村的村頭村尾,為基層醫療事業默默奉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