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克將軍生于1953年11月,河南南陽人,中央黨校政治學研究生。1969年3月入伍,歷任解放軍報社副總編輯、軍隊戰略規劃咨詢委員會咨詢委員等,少將軍銜。2015年7月,領銜創辦《雷鋒》雜志,任總編輯。陶克歷時15年所撰寫的《告訴你一個真實的雷鋒》先后十次印刷,并被翻譯成英文在英國出版發行,深受國內外讀者歡迎。陶克將軍對雷鋒無限熱愛,對雷鋒精神情有獨鐘。據不完全統計,目前舉行專題報告會達280余場,受眾達40余萬人次。近日,記者采訪了陶克將軍。
記者:新時代如何學習和發揚雷鋒精神?
陶克: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來認識一下我們所處的是一個什么樣的時代。這是一個新的時代,從中國人民站起來、富起來,現在要強起來,要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在這種偉大復興當中,需要一種奮發向上的斗志,需要一種堅定的理想信念,需要一種力量,而雷鋒身上就體現了這樣的精神,所以在新時代學雷鋒,我覺得要深刻理解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學雷鋒的一系列指示,雷鋒精神不僅是一個時代的榜樣,還是永恒的,是中華民族五千年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習總書記講到,要把崇高的理想,融入日常的工作崗位上去,做一顆永不生銹的螺絲釘,我覺得只有認真領會總書記思想,再聯系56年前,毛主席向雷鋒同志學習的題詞,你就會認識到今天怎么弘揚雷鋒精神。無論在什么崗位上,都要做最好的自己,發揚螺絲釘精神。如果我們每個人在自己的崗位上,都有一種誠信敬業的工作態度,那我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根基就牢固了。
我們有了良好的職業道德,還要培養社會公德,見了困難就幫,見了摔倒的老人扶一把,見到地下有了礦泉水瓶,就要隨手撿起,我們鄧州就更美麗、更漂亮。每個人都是社會成員,你給別人做公益的時候,就等于給自己做,人人都伸出一把手,這個城市就會很美好。
記者:您對鄧州的學雷鋒活動有什么評價和期待?
陶克:我覺得“全民學雷鋒,鄧州好人多”,這是個很好的“鄧州現象”。在核心價值觀百場論壇中我也提到,鄧州有范公留下來的憂樂精神,如果把鄧州比作祖國版圖上一個大寫的人字,這是我們的血脈,優秀傳統美德的血脈,每個人都有家國情懷,它里面也包括一種信仰。鄧州還有渠首精神,這種精神從哪來的,就是我們鄧州人在新時代創造出來的,但它的根兒,要追溯到對民族優秀傳統的傳承。
現在,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不斷涌現出許多學雷鋒的典型,是新時代鄧州人民在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一種具體表現,從560名雷鋒戰友到現在,在鄧州遍地開花,各個行業都有不同種類的雷鋒營,大家參加學雷鋒活動不是被強迫的,都是自愿的。大家在學雷鋒活動中嘗到了快樂,提升了自己的思想品質,為工作作出了貢獻,為社會做了好事,個人也愉快地生活著,所以我覺得,只要這樣不斷地持續下去,鄧州的好人就會更多,鄧州的雷鋒會更多,這就是種什么種子開什么花,栽什么樹結什么果,你今天栽下善良的種子,從娃娃心靈,一步一步長大,從小是個好娃娃,長大后他就是那個時代的雷鋒。雷鋒精神就變成了一片郁郁蔥蔥的雨林,為我們遮風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