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以來,位于九龍鎮偏僻一隅的鄧崗小學學生的書法作品先后多次在市中小學素質教育成果展中獲獎。2019年12月,被河南省教育廳評為“一校一品”書法特色學校,2020年12月,“西泠杯”河南省中小學書法大賽中,鄧崗小學18名學生入圍并獲獎。一個偏僻小學緣何取得如此令人驚喜的書法教學成績?日前,筆者走進鄧崗小學,去感受這個被書法藝術暖風熏陶的濃濃特色教育氛圍。
遠遠看見飄揚的紅旗下,鄧崗小學校園的外墻上寫著“墨香鄧崗書法特色鑄品牌,明德育人師生學校共發展”的標語。走進校園,干凈的水泥地面上一個個黃色的方格寫滿了粉筆字,墻壁上張貼著學生的書法作品,餐廳的鐵皮墻上粘著磁板貼,校園里隨處可見有關書法教育的名言警語,濃厚的書法學習氛圍,讓每一個初來乍到的人頓感驚奇。
“我喜歡書法,部分作品在省市比賽中獲獎,我想傾盡全力把我們學校打造成書法特色學校,以書法教育為突破口,全面培養學生的養成習慣,把素質教育落實到每一個孩子身上。”鄧崗小學校長崔勇說。
但是,從最初的理念形成到付諸實踐卻是一個日漸探索辛苦付出的過程。
2015年秋,崔勇去南陽找到通用格寫字的創始人,學習引進了通用格寫字法,讓鄧崗學校的書法教育有了規范可依。“我們把學生練習作業的大字本改用毛邊紙書寫作業,三至六年級學生在毛邊紙上寫毛筆字,一二年級學生寫鉛筆字,全體學生每天堅持在校園水泥地面上寫粉筆字。”鄧崗小學教師孫波說,“看似簡單的行為,只要堅持,學生的書寫水平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筆者了解到,鄧崗小學制定了書法教學工作計劃,規定了書法教學的作業數量、教學評價等,并通過開設書法專欄展示師生作品。開展書法競賽進行學習交流,已形成了自己行之有效的書法教學體系,受到良好的社會效果,先后有西峽、鎮平、南召等地學校領導和老師到這里參觀學習。
李欣宜是鄧崗小學五年級外村學生,最近兩年她的字跡進步讓父母欣喜不已。“我爸媽在打工,春節放假的時候,回到家里看到我的作業本,非常高興,直夸我的字進步大,去年我還參加了河南省的中小學素質教育書法比賽,還得了獎。”
為了方便學生練習寫字,鄧崗小學獨創地板書練字法,探索出快速提高學生學習水平的有效方式。每天上午和下午的大課間時間,全校160多名學生,按照年級劃分區域,伴隨著音樂,排列整齊地蹲在水泥地面上,在黃色方格內書寫老師要求的字,這種在地板上練習書寫的習慣,成為鄧崗小學每天堅持40分鐘的“必修課”。如果遇到下雨天,校園水泥地面不能書寫,同學們會到餐廳鐵皮墻上的磁板貼上練習,這已經是鄧崗學校每個老師和學生很自然的練字方法。
“每個星期由班級自己選擇一個字,我先詳細講解給每個班的任課老師,讓老師先掌握字的結構及書寫方法,再分別去指導自己班的學生。”崔勇說,他即是校長,又是書法教師,負責全體教師和學校的書法教學和管理。
“書法學習不僅能讓孩子擁有一手漂亮的字,也是孩子的第二張臉面,通過練習書法,孩子的耐心、毅力、認真細致的行為習慣也逐漸培養起來,帶動全科發展,學生的養成教育,行為習慣都有很大的改觀,可謂一舉多得。書法特色教學是我們學校尋求素質教育突破的一個很好途徑,我們會一直堅持下去。”崔勇對書法特色之路充滿了信心,鄧崗小學將以嶄新的姿態闊步前行,為實施素質教育踏上新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