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說州西景,紅崖刁水灣。谷幽奇羽翮(hé),梁迥漫潺湲(yuán)。夕磬(qìng)松風落,朝霞僧寺間。年豐期戶足,童耈(gǒu)往俱還。”康熙三十一年鄧州知州萬愫(sù)所寫詩文描繪的正是鄧州歷史上有名的古八景之一——紅崖勝概。
“紅崖勝概”,乃指鄧州城西同心號村刁河邊一道紅色的河堤、堤上寺院和周邊的松濤竹林所構成的獨有美景?,F在看來這里遠離市區,一條九曲十八彎的刁河,從同心號村西南繞過,河水清澈,岸邊沒有翠竹婆娑,沒有松濤陣陣,沒有奇石點綴,只有雜草野花和茂密的灌木叢,那么僅憑一道赤色的河岸崖壁,為何就成了人們神往的“勝概”呢?
站在刁河北岸,河對面明顯高聳起來,恰似一道赤色巨龍橫臥南岸,放眼望去藤蔓枝丫層層疊疊,將整個赤紅色河堤覆蓋著,使傳說中的紅崖洞穴越發神秘誘人。
因同心號村一帶特殊的地貌,由深紅、黃紅、淺紅深淺各異的紅土所構成的刁河崖壁,與碧青的刁河水相映,形成了青水紅崖的奇妙景象。
據當地村民說,臨水處的陡峭岸壁上,共有3個巨大的深洞,人們都稱紅崖龍洞,流傳著一段驚心動魄的斗龍治水故事。
傳說在上古時有三條管水神龍肆意妄為,造成洪水泛濫,毀房淹地,百姓苦不堪言,堯命鯀負責治水,鯀治水失敗后,其子禹繼承治水大任。
大禹委派兩名大將降龍治理,哪知這三條狂龍飛天鉆地,神力廣大,一日潛伏到刁河不斷興風作浪,來回滾動河床,毀壞良田。人們抱怨起昔日曾潤澤一方的河水來,也就把變得險惡刁蠻的河水稱為刁河。
后來,大禹又派了一位神勇大將,他手持三條五色長纓,前來刁河縛龍問罪。在刁河旁,神勇大將喚來河神,栽下三根大木樁,把三條長纓分別牢牢拴在木樁上,口念咒語,連聲高喊“縛龍、縛龍、縛龍”,三條狂龍聽到喊聲,個個狂躁不安,欲騰空逃竄,恰被五色長纓緊緊縛住,它們扭動身子,企圖鉆地遁走,又被木樁穩穩拖住,只好一頭鉆進刁河南岸的崗坡之中。
大禹為了治理水災,親臨刁河,喚龍服罪,三喚而不出,禹王果斷揚起了治水天鏟,只聽一聲驚天巨響,刁河南崗被齊齊切下,三條狂龍被攔腰斬斷,龍血瞬間噴發,染紅了刁河水,染紅了刁河兩岸田地。刁河如削的紅崖,據說就是大禹天鏟削切的,那三個深洞,據說也就是三條狂龍藏匿之地。
為紀念大禹降龍治水之功,人們在刁河南岸修建了禹王廟,用來鎮龍祛災,永保刁河兩岸平安。
拴纓縛龍的木樁,人稱神釘,如今刁河紅崖周邊還有名叫大丁營、小丁營和丁莊的村莊(現都屬九龍鎮)。據說那紅崖洞口常出現的五色彩光,遠遠望去就像是縛龍的五色長纓舞動。
傳說終歸是傳說,“紅崖勝概”也許本就沒有那么神秘,這幾個大小不一、深淺不等的崖洞據說也是后人挖掘的,非天然形成。
據說不少鄧州人喜歡紅崖勝概,要么躺在洞邊窺視天空,要么靜坐洞內感悟人生。你若有興致,可來此探尋,相信你也會有意外的收獲,因這片神奇的天地,留下了太多的故事與遐想。
讓我們把視線往刁河的上游轉移,你會發現那沒多遠的地方,就是大名鼎鼎的呈祥寺、唐王橋所在地(現在半店街西邊),那是為朱元璋后裔唐順王朱宙永西入淅川香嚴寺拜佛所修建的。
試想當年龍子龍孫浩浩蕩蕩的車馬隊伍路過此地,又有哪位平民百姓能夠獲得特權近前?那飾以龍頭的青石板橋普通百姓哪有資格享用?帝王高層的熱鬧風光在莊子眼中不過是“腐臭的老鼠”,官場中的高官名爵不過是百姓眼中的“枯骨龜甲”。
于是,這未經開發的地方,這僻遠荒涼的河邊草叢,這刁水彎彎的凈地,這紅崖洞下的峭壁陡崖、寺廟,因遠離市區的喧鬧,也就成了人們觀景的絕佳地,成了人們心靈的修行場,人們才將藏于鄧州西南隅的這一普通“紅崖”看成了心中的“勝概”,也成就了古鄧州八景之一。
曾有“小赤壁”之稱的“紅崖勝概”,目前寺廟早已不見了蹤影,刁河水不緊不慢地流淌著,那崖壁洞穴也使人難以近前,偶有探洞者攀爬入內,面對空空的洞穴,也許只能讓自己長嘯一聲,與自然融為一體,從而獲得內心的清凈。
沿著刁河邊的窄道小心前行,在隱秘的紅崖洞中,若隱若現著歷史的傳聞,幾百年后,一群又一群的造訪者來到這里循著古跡,探尋著智慧妙諦,感受著一方寧謐的氛圍。
這里是同心號村,這里是鄧州的紅崖勝概,這里有一條彎彎曲曲狀如玉帶的刁河,刁河水滋潤著屬于一方百姓的恬淡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