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中旬,記者在穰東鎮葛營村看到,一條條干凈整潔的道路通村入戶,一排排綠樹扮靚鄉村,老人們在樹蔭下喝茶聊天,孩子們在健身廣場上嬉戲笑鬧。
近年來,葛營村將“四議兩公開”工作法與脫貧攻堅、產業發展、鄉村振興等有機結合,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提高了脫貧攻堅和農村基層黨建的質量,推動了農村各項事業發展,鄉村煥發出新氣象。
葛營村位于穰東鎮南部,轄6個自然村,20個居民小組,1283戶5436人。該村距離鎮區較遠,人口是全鎮最多的行政村,面積也是全鎮最大。
“‘四議兩公開’是解決基層矛盾的一把金鑰匙。”該村黨支部書記趙光恒說。葛營村是全市最早運用“四議兩公開”工作法的村子,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事都讓群眾知曉,讓群眾參與決策,群眾的事群眾自己說了算,群眾的知情權、話語權和監督權得到保障,參與村內事務的積極性提高了,問題也迎刃而解了。
在脫貧攻堅中,因為涉及群眾利益問題,76歲的張常德兩個兒子都外出務工,他找到趙光恒,想當貧困戶。經過村民代表大會討論,群眾一致認為張常德不符合貧困戶認定的條件,葛營村支兩委多次入戶給老人講政策、解疑惑,做通了老人的思想工作。
葛營村在認定貧困戶時,按照標準對各村民小組提出的名單逐戶調查,由黨支部提議入選名單,村支兩委商議、黨員大會審議和村民代表大會最后決議,29戶貧困戶群眾非常認可。
“村里的大事小情都按照‘四議兩公開’工作程序,大家民主表決,村務透明公正,各項工作明明白白。”該村群眾李建章說。2016年9月,村里對有養殖能力的貧困戶發放羊羔,貧困戶聽說后,相繼跑到村里要領羊。村委按照貧困戶是否有養羊能力、是否愿意養殖等,運用“四議兩公開”工作法,篩選出12戶發放了羊羔,所有貧困戶對這一決定心服口服。12戶貧困戶中的魯紅群、郭小帥等通過養殖,2018年順利脫貧。
記者在葛營村看到,一座新建的村部辦公樓主體結構已經完工,只剩內部粉刷整理。
“新建的村部除了市委組織部獎勵一部分資金外,還有二十多萬的缺口,錢從哪來呢?與村民商議后,決定把集體經濟的收益拿出來用于村部建設。”趙光恒說。
據趙光恒介紹,葛營村從2016年開始,三年的時間里,通過空心村治理,整治土地109畝,2019年空心村治理補貼就達28.8萬元,增加了村集體收入。
“要讓群眾從祖祖輩輩居住的房子里搬出來,還要把房子拆掉,這項工作難度可想而知。”趙光恒說。
“和孩子們住在一起不方便,我和老伴兒想住在老房子里,不想拆。”王莊自然村的靳保齋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把房子推倒之后,新增的土地是不是我們村的?”薛莊自然村不少群眾提出異議。
為了把工作落實好,葛營村全體村干部和薛莊自然村的干部逐戶動員,最后仍有2戶群眾反對,導致工作沒有達到預期進度。葛營村支兩委把薛莊自然村的群眾全部召集起來,召開村民代表大會,把村莊治理的用途和意義向群眾一一說明,承諾村莊治理出來的土地全部歸薛莊自然村。最終,經過投票表決,順利通過了村莊整治方案。
在此基礎上,葛營村還通過林地租賃、煙葉種植等渠道增加了集體收入。葛營村運用“四議兩公開”工作法,通過黨建引領帶動,使村集體經濟穩步發展,村黨組織的凝聚力、戰斗力大幅提升,村干部干事創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明顯提高,為實現脫貧攻堅、推進鄉村振興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該村先后獲得河南省先進基層黨組織、南陽市先進基層黨組織、鄧州市五星級黨支部、紅旗黨支部等榮譽稱號。
“‘四議兩公開’工作法的推行,把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事情全部交給群眾自己議,自己定,群眾的積極性提高了,各項工作開展起來也順利多了。”穰東鎮黨委書記萬洪志說。
葛營村新建的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