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不舒服?嗓子疼嗎?有沒有發燒?先量一下體溫吧……”每一個前來就診的病人,王健都認真地詢問、檢查。
初見王健,感覺他與其他醫生沒什么區別,白凈的臉上一雙大大的眼睛閃著智慧的光芒,坐在診療桌后為病人量血壓、寫處方,臉上還一直帶著微笑??僧斔酒饋頃r,才發現他與別人是那么的不同,患有成骨細胞發育不全的王健雙腿扭曲,身高也矮別人一截。
王健是穰東鎮劉順雨村人,母親患有成骨細胞發育不全疾病,這是一個帶有遺傳性的疾病,導致王健也從小患此病?;貞浧鹎髮W的日子,王健略帶心酸但又充滿自信。
小時候上學放學成了一個大問題。為了減輕父母的生活重擔,只要是晴天,王健自己拄著拐杖去上學。由于同學們年齡都比較小,對王健在某種程度上存在著歧視,這讓王健心里也很難過。“多數時間,我都能自我調節,有時也會自我調侃,我這是天生的疾病,難道我想這樣?”王健笑著談道。隨著年齡的增長,王健開始正視自己的缺陷,同學們也不再笑他,無論是在生活和學習中,還給予了他更多的關心,王健的性格也越來越樂觀。
王健的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高考那年,因為身體的原因,經過慎重考慮,他選擇了南陽醫專。在校期間,王健潛心學醫。“我不想成為家庭的負擔,不想成為社會的負擔,我要把專業知識學懂、弄通、悟透,讓自己成為一個有益于社會的人。”
由于母親沒有勞動能力,一家人的生活重擔都落在王健的父親王正武身上。長期繁重的體力活勞動和過大的精神壓力,讓王正武身患多種疾病。2016年,王健一家被識別為貧困戶。
“感謝黨,是黨的好政策讓我對生活充滿了希望!”王健滿臉笑容地說。
2011年,王健從南陽醫專學成畢業后在我市一家診所實習了6年。2017年,厚積薄發的王健在政府和家人的幫助下終于開上了自己的診所。
“王醫生醫術精湛,為人和藹,有些家里困難的群眾前來就醫,王醫生都是免費看病抓藥。”鄰居于鵬說。因為王健對醫學的執著和熱愛,他學得扎實,悟得深刻,中西醫兼修,來找王健看病的人絡繹不絕。他對前來看病的群眾總是精心診療,熱心服務,贏得大家的交口稱贊,自己的生活也越過越好。
“從小我在父親的影響下就立下了為窮人治病的志愿。”王健說,父親王正武今年已62歲了,為了養活一家人,他憑一己之力種了13畝地,養了10多只羊,還申請了殘疾人護理公益崗位。前兩天,鎮里組織扶貧產業獎補驗收,光種地、養羊的獎補金就有3000元。
“以前,我總是因為身體殘疾不能為父親分憂而黯然神傷,覺得日子過得沒有動力,現在覺得日子終于有盼頭了,我得更加努力,才能不辜負黨和鎮領導對我們的期望。”王健說。
目前,王健一家人有了新奔頭,剛一歲多的兒子王景胤成了全家未來的希望。正如王健所說的那樣,風雨過后才是彩虹,因為有志氣,才把所有的苦和難都打敗了,相信今后的日子一定會越來越好,迎來更加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