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時節,驕陽似火。走進高集鎮明池村,到處是一片綠意盎然的景象。郁郁蔥蔥的梨園內,一位頭發花白的老人正在給梨樹套袋,汗水順著他的臉頰往下淌,也顧不得擦一下,他就是明池村的貧困戶劉官成。
劉官成一邊給果樹套袋,一邊掐掉新發出的枝丫,他說:“梨果套袋可有效防止果實病蟲害,減少農藥污染,改善果實品質。把新發出的枝丫掐掉,可以讓樹體的營養集中供給與果子生長,提高梨果的產量和品質。”
劉官成今年59歲,被曬得黝黑的臉龐上寫滿了滄桑。據隨行的工作人員介紹,劉官成與妻子結婚后,日子雖然不富裕但也美滿幸福,兒子劉飛成家立業后,又生了2個活潑可愛的孩子,一家人6口人生活得其樂融融。
天有不測風云。2017年,劉官成的兒媳婦高珊查出來得了重病,這一消息擊垮了這個幸福美滿的家庭。作為家庭的頂梁柱,劉官成對家庭人員進行分工,兒子劉飛帶著高珊治病,他和老伴在家照顧孫子和干地里的農活。
“前兩年,最怕接到兒子的電話,一接電話就是要治療費,我就發愁去哪里籌錢。”劉官成說,自己是老實本分的農村家庭,一直以種地為生,在給高珊治病的幾年內,親戚朋友借了個遍,家里已經是債臺高筑。2017年,他家被評為低保貧困戶。
劉官成的家庭情況時刻牽掛著鎮村干部的心。鎮村干部和幫扶人經常到他家走訪,鼓勵他們保持樂觀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并主動為他家出謀劃策,爭取早日脫貧致富。
由于明池村土質好,種出的水果格外香甜,該村就號召群眾發展果樹種植。在鎮村的動員、協調下,劉官成在馳誠駕校西邊種了10畝的晚秋黃梨,這種梨甜度高,產量高,銷路好。“我們村的致富帶頭人苑云超成立了恒林苑林果示范種植合作社,我也加入了合作社,銷路不用發愁。品相好的梨作為商品果的賣掉,其余的做成梨膏,銷往平頂山等地。”劉官成說,“我又種了2畝經濟作物貼補家用。”
僅靠家中十來畝地的收入根本維持不了日常開銷和高珊的治療費用,日子過得非常拮據。
窮則思變。今年,勤勞的劉官成在鎮村的協調幫助下又流轉了10畝地種西瓜。記者在劉官成西瓜地看到,綠油油的西瓜秧上結滿了滾圓滾圓的西瓜,妻子王春梅正在忙著澆水。“我種的西瓜到三伏天都成熟了,這兩天天不下雨,西瓜正是長的時候,不能缺水。雖然種西瓜活兒多,但產量高,1畝地能掙2至3千元,趕上行情好的時候能多掙不少錢。”看著滿地西瓜,劉官成看到了致富的希望。
為了增加收入,劉官成還養了6頭牛3只羊。每天,牛羊的飼料就是一筆不小的開支,為了節省成本,他每天割草喂牛,麥收期間還幫助群眾收集麥秸稈,并以較低的收購價收集了許多麥秸捆,為牛羊儲備了不少“干糧”。
劉官成說,至目前,除去各項政策補貼,為高珊治病已經花去了20余萬元?,F在高珊病情穩定,一年需2次去鄭州復查,劉飛照顧高珊不能外出務工,正在學B1駕照,準備在家找份工作。鎮村干部又為他們夫婦倆安排了公益崗,打掃道路衛生,每人每月450元。2個孫子上學享受教育補貼,老伴吃藥有慢性病補貼,全家都享受低保補助……劉官成如數家珍地述說黨的好政策給他家帶來的巨大變化。
“黨和政府這么關心我們,我們有啥理由不好好干,幸福的生活還得靠自己的雙手來創造。”劉官成說,“下一步,我想擴大養殖規模,多買幾頭牛發展養殖業,我相信我家的日子會越過越好、越過越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