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re id="tqfhi"><label id="tqfhi"></label></pre>

  • <acronym id="tqfhi"><label id="tqfhi"><xmp id="tqfhi"></xmp></label></acronym>
    <track id="tqfhi"><ruby id="tqfhi"><menu id="tqfhi"></menu></ruby></track>

    花饃饃“蒸”出好日子——記高集鎮戴崗村貧困群眾王心強

    2020-08-04 16:05:49 作者:丁麗麗 通訊員 盧士傳 王齊卉 來源:
    分享到:

    仲夏時節,走進高集鎮戴崗村王心強家,一股饅頭的香味迎面撲來。“再有十分鐘,這鍋饃都好了,你們都來嘗嘗我做的饃咋樣?”氤氳的水汽中,王心強笑著對記者說。

    王心強今年已經70歲了,這個歲數正是含飴弄孫的時候,為啥干這么賣力?“眼看著他們過不成,當老人的能不拉一把?”王心強,連連搖頭。

    據王心強介紹,王金生早些年外出打工受到刺激,精神不正常,兒媳婦患有慢性病干不了重活,大孫子已經19歲,小孫子上四年級,王心強夫婦倆歲數大了,身體也不好,家庭失去了經濟來源。2017年12月,經過鎮村精準識別,他家被評為貧困戶。

    針對王心強家的情況,鎮村干部和市煙草公司駐該村幫扶工作隊積極想辦法解決他家的問題,尋找脫貧門路。

    為了把這個家過好,王心強沒少付出。他把丟掉多年的磨豆腐手藝又重新拾了起來。“選豆子、泡豆子、磨豆子、燒火熬豆漿,到最后壓制成型,這些步驟一個都不能少。”王心強說:“點漿過程中,豆漿濃度、漿鹵比例、攪拌方式、點漿溫度等因素都會影響點漿效果,所以點豆腐要掌握好火候,全憑多年的經驗。”

    王心強說起他的豆腐經滔滔不絕:“傳統方法制作的豆腐雖然費時費力,產量也不高,但吃起來味道更純正,村民都愛吃。”

    王心強是個閑不住的人。他晚上做豆腐,第二天下午拉出去賣,如何把上午空閑的時間利用起來,在與幫扶人郭叢訓商量后,決定上午蒸饃,下午在賣豆腐的同時賣饃。

    對王心強夫婦倆來說,揉面是個力氣活,再加上天氣炎熱,干了兩天身體就有點吃不消。“每天晚上睡到床上渾身疼,特別是胳膊疼得不能碰。”王心強說。

    王心強沒有停下奮斗的腳步。由于吃苦肯干、以誠待人,蒸的饅頭個大量又足,味道噴香,他的回頭客越來越多。越干越有勁的王心強想擴大規模,增加饅頭的種類,可并不充足的資金成了他發展的絆腳石。

    郭叢訓了解情況后,就資助1萬元支持王心強開饃店。王心強購買了攪面機、蒸汽鍋爐等炊具,每天蒸四籠,能蒸100余個饃。

    在賣饃的過程中,王心強發現,有花樣的饃很緊俏,他就研究做花饃。“我沒有這方面的經驗,也沒有請教老師,自己在手機上學。”王心強說,“小孩子喜歡吃花饃的比較多,所以在做的時候要考慮營養、健康。我做的花饃沒用一點色素,這五顏六色的顏色全部是用新鮮的蔬菜、水果榨成汁和面,紅色的是用火龍果汁,黃色的是用胡蘿卜汁,綠色的是用菠菜汁……”

    王心強掀開鍋蓋,一個個蒸饃就像一個個胖娃娃。當他掀開最后兩層時,形態各異的花饃映入眼簾,有刺猬饃、南瓜饃、洋娃娃饃……很難想象這些造型美觀的花饃是出自一位70歲老人之手。“我有許多忠實的小顧客,每天下午幼兒園門口有很多小孩子專門在那里等著我。一個花饃一元錢,家長們都能接受,等饃賣完,豆腐也賣得差不多了。”王心強說。

    每天下午王心強出去賣豆腐、賣饃,妻子彭富梅也沒閑著,就喂養牲口。“這些活天天都得干,都習慣了,養些雞子能貼補家用。”她笑著說。

    “鎮村利用危房改造政策給我們蓋了新房,吃藥有補助,孩子們上學有教育補貼,每個月還有低保補助,我們很知足。”王心強說,“現在兒媳婦一邊打工一邊照顧王金生,我們老兩口在家做個小生意,家里的生活在黨和政府的關懷下越來越好,今后我想擴大規模,早點奔上小康生活,相信我們的生活會像這花饃一樣蒸蒸日上、越來越甜。”王心強捧著新做的花饃,布滿皺紋的臉上笑成了一朵花。?

    分享到:
    国产激情高中生呻吟视频_欧美缴情站三五影院_4399韩国日本电影_亚洲春色CAMELTOE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