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貧鮮桃釀玉露,桃香酒香滿戴崗。深秋時節,濃郁甘甜的桃香與清雅微醺的冬桃酒的蜜香,交織熏染著高集鎮戴崗村的千畝桃林,讓戴崗的深秋和村民的生活,增添了溫暖與甜蜜。
嗅著襲人香氣,望著綠葉中閃動的鮮紅冬桃,與記者一起穿行在桃林的戴崗村林業專干鄒山云感慨萬千:“昔日窮荒山,今日富桃林,碧溪園改變了我們戴崗,改變了村民的生活。”
鄒山云口中的碧溪園,是2014年成立于此的碧溪園生態觀光農業有限公司。在碧溪園成立以前,戴崗這個自古以來的荒崗,除了零星種植小麥、玉米、花生等傳統農作物外,由于坡度大,土質差,大片土地被荒草荊棘占據。
就是這樣一塊不中看又不中用的地方,在碧溪園負責人楊堅眼中變成了種桃的寶地:“桃子喝太飽,容易撐裂,坡度大利于排水,適合種桃。”
然而,荒崗變綠洲,絕沒有說的那么輕巧。為了再次發展果樹種植,楊堅投入了自己的全部積蓄,斥資1000萬余元打了十幾眼機井,拓寬路面6080米,架設了3臺變壓器,基本解決了果園供水和運輸的問題。
但這僅是碧溪園發展特色林果業規劃中的一筆。同年,在鎮、村的協調下,楊堅又流轉了該村丁南、戴灣、丁北3個小組近千畝土地。
為了降低風險,提高收益,碧溪園多點發力,將新西蘭、黃金蜜、金秋紅蜜、冬桃等十多個品種的果樹搭配種植,共計2000余畝桃樹,同時,種植650畝苗木花卉,600余畝中藥材,1300余畝楊樹。至此,碧溪園以桃樹為主的4500畝特色種植業全面鋪開,只等待辛勞與時間,共同為這幅畫卷上色。
功夫不負有心人。為了將主打產業桃子種好,楊堅邀請中國農科院鄭州果樹研究所專家指導技術,施有機肥。2016年桃子首年掛果銷售,因為甜度高、品相好,規模大,吸引了全國的水果批發商慕名而來,其中不乏百果園、上海開心農場等全國知名水果連鎖銷售商。
隨著桃子知名度的提高,市場一下子打開了。每年6月初新西蘭桃子成熟時,果園里便盤起長長的“車龍”。每天出桃100多噸,高集鎮的旅館住滿了前來收桃子的客商。新西蘭桃平均畝產4000斤左右,每畝收入8000余元;冬桃10月初上市,畝產5000斤左右,每畝收入1萬余元。
各類桃子的收獲,為碧溪園帶來了豐厚的經濟效益,同時也帶動了周邊100余名村民的長期穩定增收。
一畝園十畝田。果樹需要大量人力精心打理。鄒山云介紹,到了摘桃子的季節,本村、九龍、彭橋等周邊鄉鎮的村民200多人來此務工,平時的剪枝、除草、澆水,日常管理也需要100多人。
正在地里摘桃子的九龍鎮同心號村貧困戶張榮守說:“我們周邊村里,農閑時都會來這里干活,一天80塊,一年能多收入一萬多呢,還不耽誤照顧家。”因為媳婦有殘疾,為了照顧孩子,年逾60的他以前只能勉強去附近的工地上幫工,自從碧溪園建成后,張榮守再也不用去工地下力了,收入也比以前穩定多了。
在惠及鄉鄰的同時,作為鄧州市林果協會的副會長,楊堅每月都舉辦果樹種植培訓,邀請鄭州果樹研究所的種桃專家,免費給果農和貧困戶授課,吸引了全市100余戶種植戶參與,使越來越多的果農鼓起了錢袋子,科技的果香也由戴崗飄向了更遠的地方。
始于桃香,而不止于桃香。楊堅認為,要想帶動更多的人致富增收,必須延長產業鏈。2019年他投資建成了一座標準化釀酒廠房,生產桃酒,將桃香轉化為酒香。“現在冬桃酒廠有一條生產線,年產桃酒可達50萬斤,用工在36人左右。”楊堅說。
“真沒想到,我這么大歲數還能在家門口有活干,能掙錢。”70多歲的戴崗村貧困戶丁生林欣喜不已,他是在酒廠建成后找到工作的,主要是在酒廠打掃衛生,做一些雜活,一天能掙70元,既可以照顧生病的妻子,又可以補貼家用。
“下一步,我們將擴大發展桃酒產業,吸納更多群眾就業,帶動各鄉鎮果業的規?;l展。”楊堅介紹,經過兩年的研發,目前已經研發出了鮮桃果酒、鮮桃白蘭地和鮮桃養生酒三個系列共計6個品種。在測試階段已經得到銷售商的好評,正著手完善產品的相關手續。同時,他還在不斷優化研發方案,創新鮮桃酒品類,爭取讓碧溪園的酒香像桃香一樣,飄香全國各地,打響自己的桃酒品牌。
如今,戴崗和周邊村的村民生活,因為桃香與酒香的氤氳,變得格外甜蜜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