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記者走進構林鎮高洼村歐意種植合作社100多畝艾草種植基地,一股清香撲面而來,成片的艾草在和煦的陽光下長勢喜人,滿眼綠色,10余名工人拿著鋤頭正在艾草地里除草,一片繁忙的景象。

合作社負責人何新九一家人跟工人們一起彎著腰在艾草地里勞作,看著豐收在望的艾草,何新九樸實的臉上露出了微笑。

干活間歇,何新九坐在鋤頭把上和記者聊了起來。今年五十多歲的何新九常年在家務農,兒子何吉亞一直在外經商,很有商業頭腦。去年,有一次何新九對兒子說:“家里年年都是種那幾樣莊稼,雖說餓不著了,但是收入上不去。你常年在外面跑,見過世面,你能不能幫我想想,咱家種點啥才能提高收入???”
隨后,何吉亞經過外出考察,了解到目前全國對艾制品的需求量很大,而且種植艾草投資少、見效快,還不用愁銷路?;氐郊液?,何吉亞就跟父親何新九商量,決定流轉100畝土地發展艾草種植。
“艾草是菊科生草本植物,其藥用價值在《本草綱目》中早有記載。此外,艾草還能用于制作食物、染料、印泥等,用途十分廣泛。”何吉亞說。
說干就干,2017年11月,何新九投資5萬余元,讓兒子何吉亞從方城購回艾草根,并雇了7個工人整理、修剪、種植艾草,當年就種了100余畝艾草根,并成立了鄧州歐意種植合作社。
“照這樣子,下個月就能收獲第一茬艾草。”何新九邊擦額頭上的汗水邊對記者說,往年種植玉米,每畝產量在400公斤左右,按每公斤1.6元收購價計算,一畝地收益不到700元。如今,他改種艾草,預計每年可收割兩、三茬,每畝收獲200多公斤,按照每公斤5元的收購價計算,一畝地的年收益在2000元左右。
“高洼村地處偏遠,是典型的純農業村,也是個貧困村,全村共有耕地4299余畝,以種植玉米、大豆、小麥等傳統農作物為主。”高洼村黨支部書記高秀良對記者說,近年來,糧食市場低迷,售價走低。如何改變單一的種植結構,讓農民從有限的土地里獲取更大的收益,成為村支兩委思考的事情。
2018年年初,構林鎮黨委、政府得知何新九大規模種植艾草,并成立了專業種植合作社后,該鎮扶貧辦通過高秀良和何新九協商,希望把高洼村34戶貧困戶的產業幫扶資金掛靠在何新九的歐意種植合作社上,通過發展艾草產業,保障34戶貧困戶順利脫貧,最終雙方達成合作意向。
鎮里把高洼村每戶貧困戶的4000元的扶貧資金交給合作社統一種植艾草,由合作社每年為貧困戶分紅400元;如果貧困戶有勞動能力,有意愿自己種植艾草,合作社就為貧困戶提供價值4000元的艾草根,并且合作社負責提供艾草的種植技術和回收艾草。這樣一來,不僅大大降低了貧困戶種植艾草的風險,增加了他們的收入,也為實現全村貧困戶脫貧致富的目標,提供了有力的基礎保障,讓貧困戶找到了一條脫貧致富的新門路。
“我家的耕地和價值4000元的艾草根都租給了何新九種,我只用每年收租金。另外,有空我就來這里幫幫工,離家近,活兒又不重,每天能收入50元,比自己種莊稼省事又省心。”在艾草基地打工的高洼村貧困戶李俊才高興地說。
“鄧州歐意種植合作社積極響應國家號召、踐行企業社會責任,致力于全鎮精準扶貧工作,對構林打贏脫貧攻堅戰,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該鎮紀委書記、高洼村包村干部王乾說。
臨近中午,采訪也接近尾聲,談起合作社今后的發展方向,何新九信心滿滿地說:“下一步,合作社將延伸艾草產業鏈,做好艾草‘文章’,將其深加工,制作成各類艾產品,爭取早日帶領全村農民一起走上致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