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州網訊 “俺們的社區就像花園一樣,一點不比城里的差……”每天清晨,家住構林鎮袁崗社區的王香如,都會哼著自編的小曲,與伙伴們相約到社區廣場晨練。“這幾年鎮里為社區居民建了不少廣場、游園,早晚健身休閑再也不用跑很遠的地方了,這里環境好、離家又近,大家玩得很開心!”
與王香如一樣,生活在構林鎮的居民面對日新月異的集鎮變化,自豪感與幸福感也與日俱增。
“自去年爭創省級生態鎮以來,已有魏集、郭莊2個村成功創建省級生態村。今年,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精心部署,明確目標任務,確立了創建省級生態鎮及構林社區1個省級生態村的目標,在全鎮上下廣大干群的努力下,創建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構林鎮黨委書記劉繼革告訴記者。
談到在創建生態鄉鎮的具體做法時,劉繼革說:“鎮黨委、政府創建生態鎮,堅持以上率下原則,以機關生態創建為示范引領,對鎮機關的公廁、道路全面改造升級,實施‘凈化、綠化、硬化、亮化、美化’工程。”
據了解,該鎮今年投資150萬元,對鎮機關的道路全面升級改造;栽植香樟、櫻桃、楓樹、棕樹、臘梅、月季、紅葉石楠、鐵樹等30000余株,對院內進行綠化,打造“四季常青、三季有花”生態風景。投資80余萬元,新建大型水沖式公廁1個,改建旱廁1個,聘請2名環衛人員負責機關院內外衛生;安裝大型LED電子屏幕2個,安裝霓虹燈1000米,太陽能燈15盞,安裝高檔帶燈宣傳版面18個,大大提升了生態機關的創建水平。
與此同時,他們還邀請同濟大學專家對集鎮規劃進行修編,按照“高標準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標準管理”要求,探索集鎮管理市場化運作模式,加強對物業公司、服務公司的管理;逐步規范廣告牌、燈箱廣告、霓虹燈的樣式標準;探索實行門前“三包”制,建立健全集鎮管理長效機制,徹底改善鎮區環境的臟亂差現象,逐步營造人人都關心集鎮形象的濃厚氛圍。每年投入40余萬元成立了28人組成的鎮區環衛隊伍,做到垃圾當天清理;鎮區及國道兩側更換、增設太陽能路燈180盞,鎮區道路兩側補設垃圾箱170個,打造構林鎮區示范街。投入60萬元,對國道兩側2.6公里綠化帶重新整修;全面推進鎮區街道綠化工程,全鎮9條街道分別種植了香樟、枇杷、廣玉蘭、桂花等樹木,道路綠化普及率達到99%,建成北柳楓游覽區袁崗社區游園、郭莊社區游園,綠化面積達23萬多平方米,鎮區人均綠地面積12.5平方米,完善了鎮區服務配套功能。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該鎮的美麗鄉村建設項目,前期規劃和申報工作已順利完成,16.1萬畝土地整理項目,農綜開發“千億斤糧食項目”和“引丹渠系提升工程”的順利實施,將大大改善鎮農業發展的基礎條件,涉及18個村4條10千伏高壓線路的改造工程,目前已完成戶表改造12000戶,供電臺區改造7個,年底還將繼續改造戶表12000戶,街面戶表升級5000戶。
同時,協調資金1000多萬元,新修5個村道路6.05公里,安裝太陽能路燈70盞,實施了李營、楊冢、楊渠3個村的安全引水項目。投資120萬元建成占地面積達12畝的垃圾填埋場,街道兩旁設置垃圾箱,定期收集運至垃圾填埋場。利用農村環境連片綜合整治項目資金280萬元,建成日處理污水300噸的污水處理廠,使生態鎮創建工作提高到新的發展水平。
在生態農業建設中,該鎮利用現有7個規模養殖場,建立6個沼氣池,產生的沼氣用作新能源燃料,沼液沼渣用于蔬菜和林果種植(目前種植無公害蔬菜6000畝,葡萄3000畝,晚秋黃梨3200畝)。另外,利用潤盛養牛場的牛糞進行蚯蚓養殖和雙孢茹種植。目前,已養蚯蚓150畝,年消化處理牛糞3萬噸(1800頭牛),蚯蚓糞作有機肥,種花、瓜果、雙孢茹230畝(牛糞類秸稈如玉米芯),全鎮規模養殖糞便綜合利用率達96%以上。
采訪結束時,劉繼革感慨道: “生態鎮創建,只有起點,沒有終點;只有更好,沒有最好。今后,鎮黨委、政府將繼續牢固樹立‘生態立鎮’意識,乘著省擴權試點鎮的東風,進一步提升生態鎮的建設水平,逐步把構林鎮發展成產業聚集、功能完善、環境優美、社會和諧的新興生態靚麗沿邊小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