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州網訊 “過去,每年種一畝地,辛辛苦苦忙兩季,收入最高也就1000多元;現在,同樣是一畝地,只忙一季,最少也能收入3000元?!?月16日,在構林鎮的袁崗村,村民高新川笑著對記者說。
近年來,如何使農業增效,讓農民增收,已經成為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高度關注的熱點。因此,采取多種形式的讓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種養殖合作社或“公司+農戶”的種養殖模式在各地方興未艾。
土地是農民的命根子,保守、不敢冒險,也是農民最大的傳統習慣。如何攻破這兩個難關?袁崗村“兩委”班子,從2013年冬季開始,以試著做、帶著干的方式,用丹緣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為龍頭,流轉村民土地300畝,引進葡萄種植?;A設施不用村民出資,由公司和村里進行投資,240多萬元的投入,換來了葡萄種植規模的雛形。然后,再采取自愿的方法,以5畝為一個單元,無償反包給村民3年種植,并免費提供管理和技術指導。這種“公司+農戶”的種植模式,在3年后的今天,讓20多戶種植葡萄的農民喜上眉梢,臉上掛滿了笑。
“現在葡萄種植基本是成功的,大家腰包鼓起來了,笑了。剛剛開始的時候,那個難啊?!贝逯魅卧瑖t是帶頭反包了兩個單元10畝葡萄的種植戶,提及土地流轉之初和三年來的經歷,感觸頗多,“別小瞧了葡萄種植,要求極其嚴格。不夸張地說,全市養牛場的牛糞,幾乎都拉到我們村了。有機食品、無公害食品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可沒有那么簡單?!?BR>
袁國紅說的一點也不錯,單就葡萄使用有機肥而言,牛糞需要發酵,不能直接施肥,否則,就會把葡萄的根燒死。因此,袁崗村“兩委”班子跑了不少地方拜佛求經,利用牛糞養殖蚯蚓,再把蚯蚓糞用于葡萄施肥,這樣一來,又多了一項循環經濟收入,一舉兩得。對于葡萄的管理,村里特意聘請了技術人員,無償給每個種植戶提供技術指導。
如今,提及袁崗村的葡萄,沒有不豎大拇指的,因為這里的葡萄真正做到了有機食品質量的保證?!敖衲?,葡萄園3年免費土地承包已經到期,貸款也該還了。下一步,考慮到土地承包費和管理費的問題,我們村里要進行協商和研究,但目前,一畝地管理好,收入5000-6000元不是問題,各承包戶積極性很高,方案還沒最后定下來。不管怎樣,葡萄確實豐收了,我們必須要感謝王改學總經理,正是由于他的丹緣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給大家帶上了一條致富路,但是我們還在摸索之中,銷路現在還是個問題。畢竟,網上銷售我們還沒有形成規模,市場、超市需求量又不大,我們很多村民索性自己在路邊擺攤,自產自銷了?!痹瑖t笑著說。
當記者來到丹緣生態農業有限公司,未見到王改學總經理,于是撥通他的電話說明來意,電話那頭傳來王改學打趣兒的話語:“哈哈,真不巧,我在外地,袁崗村是我的家鄉,原本打算給父老鄉親找一條致富的門路,卻不想讓鄉親們在路邊賣葡萄了?!?/FO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