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記者來到構林鎮沈馬崗村采訪,村道兩旁一排排品種不同的苗木,枝繁葉茂,滿目蒼翠,讓人覺得涼爽愜意,一條筆直的瀝青路直通村部。“道路平坦通暢了,村民們的心里更敞亮了。”說這話的是沈馬崗村黨支部書記李榮澤,而在今年5月之前,李榮澤還是該村一名普通黨員、一位種植大戶。
一直在外務工的李榮澤,2013年在村支兩委的感召下返鄉創業,創建林秀苗木基地,輻射帶動周邊勞動力100余人就業。今年,在村民的信任和支持下,李榮澤當選為沈馬崗村黨支部書記。
走進村部,便民服務中心、黨員活動室、村民大舞臺等基礎設施一應俱全。“村級服務平臺經過擴建升級后,讓黨員干部群眾都有‘家’可歸。”老黨員馬國強很感慨,以前,黨員開會的地方都沒有,群眾活動也沒有場所,“三會一課”等制度流于形式,嚴重影響了基層黨建工作。
該村黨支部副書記沈付志說:“農村基層黨組織是農村各項事業發展的核心,黨建需要平臺載體,也需要儀式感。以前黨員活動就是一年開兩次會,現在每月都有主題活動,老百姓辦事村部每天都有人值班,黨群關系更融洽了。”
沈付志告訴記者,新組建的村黨支部通過“兩學一做”學習教育,進一步加強了村支兩委和黨員的日常學習,強化了兩委班子建設。同時,從優秀的黨員、致富能手中選拔一批責任心強和有擔當精神的年輕人進入后備干部之列,現在當選的村黨支部書記既是優秀黨員,又是致富能手。
記者了解到,李榮澤的林秀苗木基地,流轉土地1600余畝,村民在獲得每畝土地流轉費600元的基礎上,還可以在基地務工。“我記得2013年的時候,別的村土地流轉費每畝只有300元,而榮澤以每畝600元的標準給我們,我家流轉了4畝半土地,流轉后我在基地務工,有了雙份收入。”該村貧困戶李銀德高興地說。
苗木基地不僅吸納周邊剩余勞動力,還為村民發展養殖業帶來了效益。“我借著榮澤的苗木基地,在林下養鵝,不僅飼料省了,散養的鵝肉質好、口感好,深受歡迎,現在已經發展到1000多只了,以后還要繼續擴大養殖規模。”該村養殖戶李顯體說。
沈馬崗村選出的“領頭雁”,不僅凝聚了民心,團結帶領群眾發展產業,鼓起了村民的錢袋子,而且健全了村級事務規范化運行機制,促進了農村和諧穩定。
近年來,隨著“四議兩公開”工作法的不斷深化運用,沈馬崗村建立了四級民事調解法,把全村劃分為3個片16個組,基層有矛盾先由各組組長調解,調解不了的,由區域的片長調解、村黨員代表和群眾代表出面調解,如果還沒有調解好,最后通過群眾代表大會解決。
“2017年,9組群眾因為宅基地鬧糾紛,過去的麥場荒廢后,兩家鄰居因為占地而鬧矛盾,最后通過黨員代表和群眾代表多次上門調解,最終妥善解決。”沈付志說,“為了建設美麗鄉村,村里統一劃分宅基地,建了游園廣場、公共廁所,增添了路燈,亮化了道路,群眾幸福感大幅提升。”
正在廣場健身的村民馬超看到記者采訪,笑著說:“以前的麥場荒著,鄰居們經常為占場地鬧糾紛,這下好了,一到晚上這廣場可熱鬧了,唱歌、跳舞、健身,鄰里關系好多了。”
帶領群眾致富、促進村民和諧,村黨支部始終把扶危濟貧、紓困救難作為村級組織的工作重點。今年麥收時,村黨員干部帶頭深入貧困戶家中幫助貧困戶拉麥收麥,特別是對無勞動能力身體殘疾的貧困戶,由村黨支部統一聯系收割機和其他機械,幫助貧困群眾麥收,真正做到幫扶路上不落一人。
“我視力殘疾,今年多虧了村干部的幫助,無償為我收麥、拉麥、曬麥,讓我今年麥收順利。”該村貧困戶沈海紅很是感激。
“基層最講實在,群眾跟不跟你走,關鍵看你有沒有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困難,能不能把黨組織的意圖變成黨員群眾的自覺行動。”李榮澤告訴記者,黨的基層組織是黨的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一定要始終把黨建作為頭等大事來抓,舞好黨建這個“龍頭”。
采訪結束,記者看到,在沈馬崗村部樓前的大花壇里,黨旗在高高飄揚,黨建這一“紅色引擎”,正引領著村民們走在致富的路上。
沈馬崗村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