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構林鎮官劉村黨支部帶領廣大黨員,大膽實踐,真抓實干,不斷創新,積極探索農村經濟發展的新路子、新方法,官劉村的各項事業都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呈現出干部勁足、群眾心齊、人心思上、社會穩定的良好局面。
勤政為民勇擔當
1998年,劉邦新當選村黨支部書記后,組織帶領村干部外出考察學習養殖產業,決定先由村干部養殖蛋雞,少則養4千余只,多則3萬余只,改變村民對傳統農業的依賴。2004年至2011年期間,雞蛋行情一直不錯,每斤雞蛋近2元,收入十分可觀。
群眾在看到養雞掙錢后,紛紛要求加入養殖隊伍,劉邦新和村支兩委班子就在資金、技術、銷路上為他們提供方便,群眾最擔心養殖中的疾病風險,劉邦新專門到南陽市聘請禽類疾病防治技術員,每月到村舉辦一場養雞技術培訓會,幫助養殖戶提高養殖技術,劉邦新還聯系了兩家收購雞蛋的公司,解決了雞蛋的銷路問題。
王紅偉是村里普通的一名養殖戶,養了4000只雞,每年收益達十六萬元。他常說:“要不是跟著劉邦新發展蛋雞養殖,我哪能供出3名大學生。”當時,全村最多的時候發展了98家養雞場,存欄蛋雞達36萬只,每天可產鮮蛋4萬斤。
近幾年,由于禽流感使村里養雞規模大幅縮水,雞糞帶來的環境污染又成為村里的頭等大事。
2010年,官劉村黨支部先后組織黨員代表兩次赴湖北公安縣,參觀學習當地的葡萄種植,發現雞糞是種植葡萄的最佳肥料。2011年,劉邦新帶領全村發展種植京亞、藤稔兩個品種葡萄1140畝,并成立鄧州市綠盟林果種植專業合作社,每畝地收益9000元左右,實現了群眾由養殖向種植的轉變。
“去年,村里土地整理項目獲得上級批準,計劃在村里發展稻蝦混養和麥茬稻,利用優質的丹江水資源,帶領群眾改變傳統種植模式,實現群眾致富奔小康。”劉邦新說。
廉潔自律樹正氣
村黨支部組織黨員干部認真學習黨在新時期建設理論和廉政法規,建立完善了“三會一課”制度,不斷增強黨員的黨性修養,強化執政為民理念,增強創新意識,弘揚奉獻精神,筑牢廉潔自律防線。
對群眾最關心的財務工作,村黨支部堅持每月6號召集村支兩委班子、監委會成員,共同對當月村集體收支情況,進行集體審批,并向村民公示,增強了村干部的自我約束力。
村黨支部堅持“群眾利益無小事”的理念,充分發揚民主,重大決策都要召開群眾代表大會和黨員大會討論,實行村務、黨務公開,保持班子的純潔,樹立良好形象。
對群眾有糾紛有矛盾的問題,村黨支部耐心做解釋,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狀態。對群眾反映的宅基地、危房改造、低保等,做到急事快辦、要事跟蹤督辦、難事協力辦。對于一些棘手難題,一方面向群眾說明情況,做好疏導解釋工作,另一方面邀請法庭和司法所介入幫助化解,確保“大事不出鄉、小事不出村”。
精準服務促脫貧
官劉村有13個自然村,17個村民小組,790戶4180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48戶135人。在上級黨委、政府和幫扶單位、駐村工作隊的關心和支持下,明確了脫貧攻堅的三大支柱產業,即外出打工、葡萄種植、蛋雞和生豬養殖。
幫扶工作中,堅持村組干部分包貧困戶制度,每人聯系3—8名貧困戶,全面準確了解貧困群眾訴求,掌握貧困戶家庭生活動態,解決具體問題,改善居住生活條件,推動全村精準扶貧工作深入開展。
多方籌措資金130萬元,修整村內道路13.2公里,使自然村道路硬化通暢,解決了群眾出行難;幫助貧困戶勞動力到江西吉安等地電子廠就業,月工資5000元左右;7名貧困戶被安排到公益崗位。一系列的幫扶舉措,大大增加了貧困戶收入,為貧困戶脫貧致富奠定了基礎。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在黨支部的帶領下,官劉村各項工作得到了群眾認可,也受到了上級組織的肯定:“五個好”村黨支部、市治安模范村、市紅旗黨支部、市五星級黨支部和河南省農村經濟發展先進村等榮譽獎牌,掛滿了村部的榮譽墻。
“一個村的發展,關鍵是黨支部的引領,傳統農業的轉型需要黨員干部的帶動和示范。我們村從養殖到種植的轉變,都是黨員干部示范帶動的結果,作為最基層的黨員,只有處處事事急群眾所急,想群眾所想,才能贏得群眾的信任和支持,也才能真正帶領群眾致富奔小康。”劉邦新說。
葡萄長勢喜人